日前
《奔跑吧—茶马古道篇》
首站于普洱开录
承载着千年茶韵的茶马古道
再受关注
普洱
这座因茶而兴的城市
见证了茶马互市的辉煌历史
留下了很多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以一条条古道作为串联
以线性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
它们或是隐匿于巍峨山脉的褶皱之中
或是穿行于密林竹海的深幽之处
或是依傍江河湖畔缓缓铺展
每一条古道都是一段历史的低吟
讲述着往昔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融
茶马古道在普洱境内共有10段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跟随普洱文旅君
一起去看看吧!
思茅区斑鸠坡茶马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城北的翠绿深处,这条古道自唐朝起便见证了茶马互市的繁荣。清光绪17年铺设的青石板路,历经沧桑,依旧坚实。古道在森林中穿行,全长12公里,其中有名的路段有土地坛、细腰子坡、山楂洞、樱桃台、炮台丫口、斑鸠坡、二台坡等。沿着原始密林遮盖的山岗箐头盘山而行,沿途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已成为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徒步、踏青的首选线路。
思茅区菜阳河茶马古道
位于思茅区倚象镇渔塘村委会所属的太阳河自然保护区内,北连竜竜古道,南至西双版纳州勐旺、易武古茶山,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是南来北往的通商官道,也是民族迁徙以及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
位于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昆洛公路539公里碑左侧,清代时用人工打制条石和砾石铺就而成,路面宽1.4米,有石阶盘旋而上,全长30公里,是古道形成以来直至解放初期未通公路时,思普地区北上南下的古茶马驿道,属关哨汛塘之一。
宁洱县茶庵塘茶马古道
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民主村石灰窑村民小组,现存的石铺路面建于清代茶马贸易兴盛时期。全长12公里,用石灰石、砾石铺就,自南向北延伸至把边、通关等方向。距离孔雀坪寨子约5公里的山石古道,约1.5至2米,石板路上还保留着马帮长期踩踏出的几厘米深的马蹄印窝,可以感受“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
宁洱县孔雀屏茶马古道
位于宁洱县磨黑镇政府东北方向4公里处,自南向北延伸在群山之中,是清代茶马古道贸易兴盛时期所建,全长约27公里,其中保存完整的有7公里,宽约2米,由石灰石、砾石等铺就而成,目前保存较好的路段上还有马蹄印依稀可见,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也是研究茶马古道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
宁洱县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
位于宁洱县同心镇以东3公里,距宁洱县城南16公里。石膏井盛产盐和石膏,随着盐业规模的日渐扩大,盐、茶交易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乃至东南亚的盐商茶贩运到这里交易,清代曾在此设立石膏井县。
宁洱县石丫坡茶马古道
位于宁洱县德化乡,距德化乡政府4公里,现存路面修筑于清代茶马贸易兴盛的时期。此段茶马古道全长约6.5公里,保存完好的石镶路约320米,最宽处约2.6米,是目前发现的茶马古道遗址中最宽的一段。线路由东往西走从石丫坡口过酱豆山岩子—大尖山—大岩子—四岔路,经思茅、澜沧出境至缅甸等国家。该遗道从澜沧往北走经思茅可直接到茶庵塘,进入北路官马大道,至内陆各省。
镇沅县广恩桥遗址
位于镇沅县民江村与恩乐老街河岸,建于清初,桥长188米,石墩架木,两旁盖瓦房50余栋,清朝时多遭损毁,又复重修。解放初期桥被河水冲毁,现存石墩四个,其余被江岸泥沙覆盖,石墩部分于1973年建恩乐大桥需石料被拆用,现西岸桥墩高4.2米、宽12.6米、长9.7米,保存完整。
镇沅县哀牢山茶马古道
哀牢山茶马古道由金山丫口茶马古道与民江半边崖古道组成——
金山丫口茶马古道
金山丫口茶马古道位于镇沅县和平镇麻羊村马鹿塘组,该段茶马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长200米、宽2米,用石块砌成。古道沿途经恩乐、者干河至麻洋村,过金山丫口到达新平、双柏、昆明等地,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江半边崖古道
位于镇沅县民江村至中坡组的道路上,该古道是大量骡马长时间行走而成,部分险峻路段进行了人工开凿,宽1.5米至2.1米,长200米,路坎岩石高1米至2米,古道路面上有深30至50厘米的马蹄窝,骡马通行的痕迹非常清晰,是清代哀牢山主要茶马驿道之一。
镇沅县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
位于镇沅县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马古道上,距城区2公里。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间古道通行驿站关卡,关卡规定行文刻于长1.9米、宽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条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字迹严重风化,仅勉强能看到部分石碑内容。该碑刻是茶马古道上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
行过山川绝景,守得云开月明
如今
留印在青石板上的足迹与蹄痕
依然见证着先辈
顽强拼搏的伟岸身影
走进普洱,走进那段辉煌的历史
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茶韵与人文情怀
文旅头条通讯员 姚梦溪 文
部分文字来源“普洱市博物馆”
普洱市博物馆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供图
责编 海莱阿芝
校对 康莞悦
审核 杨奥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