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绣不仅是一门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更是一种带有温度和颜色的文化记忆。近年来,禄丰市加大彝绣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彝绣传承人利用闲暇时间为当地绣娘和孩子们传授彝族刺绣设计与制作技艺,在传承彝绣文化的同时,通过提升大家的“指尖技艺”来打造“指尖经济”。
近日,由禄丰市妇联、禄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峰乡党委政府共同举办的禄丰市2024年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彝绣技能提升示范培训班上,州级非遗传承人、市妇联执委张有芳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赵美秀结合各自学习彝绣技艺和创新创业经历,把时尚元素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现场“手把手”开展刺绣技巧、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刺绣产品创新与开发、市场营销与推广等全方位培训。60余名参加培训的彝绣带头人、彝绣爱好者和彝绣女能手听得津津有味,通过一针一线传承“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逐步实现从传统思想观念向就业创业理念的转变、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全面提升。
禄丰市彝族传统手工刺绣主要分布在高峰、中村和广通三个乡镇,主要用于装饰服装和日常家居用品,以高峰格苏女装和中村叽啦服饰最具地方特色。在高峰、中村和黑井等乡镇中小学校园,普华珍、张有芳和赵美秀等彝绣传承人利用闲暇时间,定期为孩子们讲授彝族花样剪纸、图案刺绣、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彝绣技艺。中村乡峨山小学从2016年至今已有300余名学生通过彝绣课堂传承了“指尖技艺”;省级非遗刺绣传承人普华珍创办的彝族刺绣非遗工坊招收了200多名学徒,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促进绣娘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州级彝绣传承人张有芳从小跟奶奶学习刺绣技艺,成为中村乡远近闻名的“巧绣娘”,通过店铺经营和展销会、网上销售,刺绣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带动当地200余名绣娘增收。
“游客多了彝绣产品就好卖,假期里销售额都不错,最高那天卖出7套彝绣服装,卖了5000多元。”在黑井古镇开设刺绣门店的市级彝绣传承人赵美秀笑着说。
如今,随着彝绣产业的发展壮大,广大绣娘既满足了照顾老人儿童、增加收入的双重需求,又解决了农村留守问题,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过上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幸福生活。
来源 禄丰市融媒体中心(周红 吴正江 王金萍)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杨奥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