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然而,若只是让它们静静地伫立,便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活化利用,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近年来,红河州开远市文物工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赓续历史文脉,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连绵不绝的生机与活力。
南正街主题街区是开远市发展夜市经济、旅游业的突出代表,街区建筑民国风格浓郁,周边文化气息厚重,吸引游人众多。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地方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消费,开远市文物局经过深入研究,并根据南正街105号民居、阿迷县立中学旧址清代民居的实际,科学合理开展活化利用工作。
南正街105号民居是开远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幢传统民居,檐枋吊柱有福从天降、缠枝卷草、金瓜等雕刻,二楼走廊扶栏为鲜明的民国风格,天井青砖漫地,极具地方特色建筑;阿迷县立中学旧址清代民居由小龙潭老马寨施氏民居过厅、兴隆寨张氏宗祠等4个建筑组成,于2010年进行异地迁建。
文物的活化在于引入与建筑本体相适应的文化活力。开远市文物局深入寻找本土文化的文艺创作者、爱好者,在南正街105号民居设置“时习艺苑”,邀请4位主理人带领其创作团队入驻,引入木雕、葫芦雕刻、古琴制作、蓝染、剪纸等文化艺术创作,面对面向周边群众、游客展示流传至今的古法技艺。
在阿迷县立中学旧址清代民居中引入1位主理人,设置悉禾书画院,展陈书法、图书,供文化爱好者、游客小憩,为喜爱文化的人提供一个承载生活理想的空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一个支点。
截至2024年9月,南正街105号民居的时习艺苑已开展剪纸、拓印、葫芦编制等活动12次。
清代民居建筑群的悉禾书画院已开展“叙开远”文化讲座6期,参与群众500余人次,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既促进南正街主题街区旅游消费,也让群众更加了解身边的文物建筑,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温度,焕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文物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让文物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群众与游客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也为文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物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未来的创新与展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 开远文旅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杨奥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