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会在中国红十字会2024年报刊宣传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红十字会2024年报刊宣传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云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彭耀民参加会议并致辞;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加坤在会上作交流发言,这是云南省红十字会近年来第一次在中国红十字会报刊宣传会议上作交流。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彭耀民致辞)

(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加坤交流发言)

以高质量红十字宣传工作

服务云南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省红十字会党组“1256”工作思路,聚焦主责主业,体现特点特色,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以高质量红十字宣传工作服务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订、学、用”,坚持红十字报刊订阅一体化推进

云南省红十字会非常重视《中国红十字报》和《博爱》杂志“一报一刊”的订阅,坚持以用为本,充分挖掘潜力,认真做好征订、学习和使用工作。一是报刊征订覆盖广。2023年中国红十字报刊宣传工作会议结束后,云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专题听取会议情况汇报,安排2024年“一报一刊”征订工作。在做好机关和直属单位征订工作的同时,及时向16个州(市)、高校红十字会等地区和单位印发征订通知,分管会领导调度重点州(市)、重点单位征订工作,组织宣传部跟踪征订效果、反馈征订情况,征订数量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增加。特别是突出“关键少数”,向省红十字会六届理事会88名理事赠阅“一报一刊”。同时,考虑到基层红十字会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省红十字会为129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征订“一报一刊”。这样,基本保证了省、州(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干部职工有报阅、有刊学,持续提高了“一报一刊”的覆盖面。二是学用报刊形式多。征订的目的在于读好报刊、学好报刊、用好报刊。省红十字会及时将征订的纸质报刊分送到会领导、机关各部(处、室)和直属单位,确保大家第一时间读到报刊。昭通、丽江、大理州(市)红十字会把“一报一刊”摆进支部党员活动室,楚雄州红十字会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读报心得体会交流分享。同时,全省各级红十字会通过“一报一刊”,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大政方针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工作部署要求,了解全国红十字系统的工作做法、成效和经验,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指导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红十字工作,不断扩大红十字报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三是报刊宣传效果好。云南各级红十字会积极向“一报一刊”投稿,稿件采用量明显增加;“一报一刊”刊发的重要消息、文章,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及时转发;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带头撰写理论文章5篇,其他领导坚持圈报、阅报、评报,推动云南红十字系统形成了用报用刊做好红十字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总会领导的关心和中国红十字报刊社的支持下,今年10月8日,中国红十字报专版刊发的《红十字旗帜高高飘扬在云岭大地》,集中反映了近5年来云南省红十字工作的显著成效,也为迎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献上的一份厚礼。10月25日,刊发了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彭耀民同志的署名文章《在矢志奋斗中书写云南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全省红十字系统引发反响,更加激发了全省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做好红十字工作、投身红十字事业的热情。

把握“时、度、效”,推动红十字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红十字宣传工作中,坚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持续提高红十字宣传工作的质效和水平。一是突出重要会议精神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引导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和党员干部深入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红十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信全文公开后,第一时间组稿刊发全省红十字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的认识感受和收获体会,营造了学致信、见行动,当好“收信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后,重点宣传总会的部署要求和云南各级红十字会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路举措,以及“十二大”代表宣讲大会精神的情况,持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引向深入。二是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各级红十字会聚焦“三救”“三献”主责主业,围绕清明节、“5·8世界红十字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14世界献血者日”、“99公益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与红十字工作关联性较强的日子,制定不同的主题宣传方案,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动员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今年5月6日至12日,围绕“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主题,首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红十字博爱周”活动,深入宣传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云南省红十字会建立110周年的光荣历史,深入宣传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宣传和展示近年来云南红十字工作取得的丰富成果成效,传递了人道的力量和红十字的温度,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红十字会形象。三是深挖重要典型案例开展宣传。深入挖掘云南红十字救援队员在开展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昭通镇雄塘房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救援中的生动场面和感人事迹,第一时间通过央媒、省媒将救援队员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开展救援工作的精神面貌付诸笔端,传播力影响力倍增,省委主要领导对云南红十字会参加救援的事迹作出批示。近两年来,遵循“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通过与媒体合作,选取群众喜欢的“大美、大爱、大善”的事迹、人物,推出了90后村官、派出所辅警捐献造血干细胞,公安民警万永波捐献器官,红十字救护员李光武勇救溺水女童,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先进个人常开兴等典型的深度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其中,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的稿件就有15篇。

抓实“传、帮、带”,构建全省红十字系统大宣传格局

云南省红十字会认真履行指导下级红十字会工作的职责,提出全省红十字会“一盘棋”的理念,统筹抓好红十字宣传工作的要求。从2023年初开始,立足发挥“传、帮、带”作用,有效整合人力财力等资源,着力构建“内外联动、上下联通、资源融合、全域覆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全省红十字系统大宣传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制度机制上抓完善。省红十字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机制》《云南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新闻信息的采写、报送、发布程序,以及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要求,形成了一个意见、一个机制、一个办法和若干工作要求为一体的“1+1+1+N”的云南红十字系统新闻宣传模式。同时,会主要领导带队到省委网信办、新华社云南分社沟通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建立了做强宣传、用好媒体、应对舆情的联动机制。二是在素质能力上抓培训。每年举办一期全省红十字系统宣传骨干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省红十字会机关各部(处、室)和直属单位、16个州(市)及部分县(市、区)红十字会的兼职宣传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新闻稿件的基本格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技巧,新媒体和自媒体知识与技能,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传播规律,红十字舆论监测、预警、处置等,引导宣传员能宣传、敢宣传、善宣传。同时,还通过选派宣传骨干参加各种培训班、咨询会,组织开展红十字宣传工作交流座谈、专题调研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全省红十字系统宣传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在宣传报道上抓统筹。加强与新华社云南分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红十字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岭之窗》、昆明信息港等媒体、刊物和平台的合作,邀请官方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实地采访调研,深度挖掘,撰写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正能量宣传、理论作品。充分利用省红十字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自办媒体,在有序有效做好省本级红十字宣传工作的同时,全力指导支持全省红十字系统开展宣传工作,择优刊发各级红十字会上报的稿件,并定期通报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用稿情况,激励各地、各单位、各部门投稿,确保开展的重要工作、先进事迹等第一时间宣传得出去、传播得开来。其中,对一些重要稿件,还联合投稿单位认真进行“打磨”和“深加工”,积极向省媒、央媒投稿。今年以来,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共刊发各州(市)、县(市、区)红十字会稿件632篇,省媒、央媒共刊发132篇,在最大范围内持续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为云南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 “云南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