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总工会:小切口大作为,五位一体机制助力紫陶产业升级

建水县总工会以企业产改特色为抓手,通过小切口取得大作为,引领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立足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现状,坚持“产教、陶旅”两张牌深度融合,以“产、学、研、旅、销”五项发力的工作模式,在紫陶产业发展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助推紫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发展。

(红河学院与紫陶学院联合开展职业技能认定)

强化“产教融合”基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名师工作站和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构建了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为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坚持在“产”上创新,充分利用云岭工匠肖春魁工作室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紫陶传统柴烧技艺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2024年9月,创新作品“梦回商周”编钟壶成功入选中国好礼名录,而另一件作品《荷塘月色》也在第四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百鹤奖”,肖春魁大师因此被尊称为“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坚持在“学”上发力,与云南红河技师学院合作建立了“陶瓷文化产业学院”,致力于建水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24年,成功举办4次学生输送和学徒培养活动;同时,与红河学院紫陶学院携手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工作,为陶瓷装饰工、茶艺师等职业提供了等级认定的机会,年内共认定250余名学员。此外,还通过建水芸众陶瓷艺术职业培训学校,为学员们提供了紫陶技艺、电商直播、电工等职业技能的全方位培训,2024年累计培训人数超2000人。

(接待小学阶段研学)

(授予“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称号)

以“陶旅融合”为契机,探索产业新方向。依托紫陶艺术创作、生产加工、文化体验及文旅服务等产业链的延伸,成功构建了“紫陶生产-加工-营销-文旅”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研”字效应,打造陶艺文化研学实践基地,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陶艺体验。2024年,为中考、高考毕业生开放免费陶艺DIY和基地游览活动,同时接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云南大学等高校的8支、100余名大学生研究团队,共同探索紫陶产业的奥秘。擦亮“旅”字名片,打造特色餐厅与紫陶文化相融合,引进故山秋餐厅,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柴烧技艺的魅力。此外,精心打造“陶风铃”旅游地标,以生活紫陶为元素,结合经典情绪用语,成为游客拍照打卡、分享旅行故事的热门地点。开拓“销”字品牌,打造“互联网+”紫陶发展模式,注册“浪鬼泥玩”商标,并建立“浪鬼柴烧”紫陶销售体系。同时,还建成了建水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紫陶电商选品中心,培育了4个电商直播间,覆盖了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多个主流电商平台,2024年电商销售额突破40万元大关。

(打造特色餐厅故山秋)

(紫陶销售直播间)

文旅头条通讯员 范家磊 王航 文

建水县总工会 图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李亚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