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桂梅老师是教育界的杰出楷模。她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鞠躬尽瘁的敬业态度,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品格,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值得我们学习的领域很广,内容很多,在这里只谈一点融入她全身血液和骨髓的大爱精神。
张桂梅老师(以下简称:张老师或张校长)在云南省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时,发现山区的女生辍学的特别多,为了知道原因和补救办法,她经常进行家访。有位同学辍学,张老师多次到她家进行家访,并说服她回学校读书。初升高摸底考时,该同学有一门课只考得30分,心灰意冷地说“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张老师鼓励她说“不要紧,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她说“好,于是,她加倍努力学习进步很大,成了华坪女高的学生,2015年,这位同学在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即回到华坪女高当语文老师。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张老师的大爱之心。作为所处县情相似的过来人,我也有过一些与张老师相似的经历,对事对人也有过爱心,但跟她相比真是相差太大了。
首先,我的爱没有她那样宽广。张老师的爱是对所有事和人都关爱和尊重的博爱。她爱党爱国爱人民。她说“我的爱永远输不完,因为党和人民源源不断为我输送着爱。”“女高办学初期条件很艰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在于党的精神的改造,党之大计的教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对人对事我也有过爱,但远没有张老师那些宽广,有时遇见一些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会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视而不见,漠然处之。
其次,我对学生的爱是没有她那样深厚。张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深处,充满真情热情,无私奉献的厚爱,并融入了她的血液和骨髓。我对学生的爱远没有她深厚,既不像她那样无微不至,又不像她那样无私奉献。在职时见到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时,会以“爱莫能助”搪塞,有时看到学生一些缺点或错误,没有像她那样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气势汹汹地当众批评,伤了学生的心。
再次,她严慈相济,我没有她处理得当。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会变坏”。严慈相济也是张老师大爱精神的一种体现。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得非常好,对学校管理既强势又人性化,她说的在理,总能让师生心服口服。她对老师既严厉又关爱备至,亦师亦友。她对学生既以严父的姿态严格要求,又以慈母之心爱护,是良师益友。我在职时对学生有时会,要么不讲情面,非常苛刻;要么放任不管,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张校长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学生铭记党恩,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力量,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张校长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将全体老师凝心聚力,付出更多的心血用心教育,潜心教学。坚持按时开展教研活动,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和群众关系,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整个学校就像一部全自动化的机器那样协调运作,克服了招生难、设施简陋、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基础差,教师辞职等诸多困难。
我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从张桂梅校长的丰功伟绩中感悟到她的大爱精神。今后要像她说的那样,“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后悔”,尽最大努力继续做好凤凰助学工作,帮助更多大山的孩子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有用之人。
通讯员 梁达松 文
责编 刘娅娟 张楠
校对 杨奥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