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 | 我陪爱人逛菜市

退休后,每逢周三、周日的清晨,我都喜欢带着孙女,陪同爱人去逛菜市、赶集市,品各类小吃、糕点,买腊肉、香肠,感受热闹的气氛和不同的传统文化魅力。逛集市时,每天总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随手记录下来,分享到朋友圈。在双凤集贸市场南门入口处,豆腐营的张大爷在售卖着自己种植的大土瓜和白萝卜。他兴奋地告诉我,昨天早上的那个大土瓜重达5公斤,售价25元。在同一个摊位上,还有卖土蜂蜜和苞谷面的老马坡的王大嫂,她非常热情地招待客人。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来自成都的大爷送给她两包面点,以感谢她出售真正的蜂蜜。

在未名城农贸市场,我看到了一位大爷购买了3个西红柿。摊主称重后告诉他:“一斤半,3块7。”大爷回答道:“做汤不需要那么多。”于是他拿起最大的一个西红柿放回去了。摊主修改了价格!一斤二两,3块钱。我提醒大爷注意称重,但他却从容地掏出7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

在南华菜市场的一个烤鸭摊前,我看到两个东北大汉坐在矮凳上,低头享用着一只新鲜出炉的烤鸭。他们不停地赞叹:“香脆酥嫩,味道真好,好吃!”摊主是一个宜良人,她说他们昨天傍晚就来询问,但烤鸭已经售罄。今天上午,他们再次来到店里,等待着新鲜出炉的烤鸭,终于如愿。美食对女人有诱惑力,对男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旅游或出差,是为了看景或办事,有些人却是直奔美食而去,难怪策划大师王志刚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要走不同的路,吃不同的饭。

初夏的小板桥菜市场,一位广东老乡问摊主:“为什么嫩玉米,黑的比白的贵?”摊主回答说:“物以稀为贵”。一位近80岁的卖菜大爷,向一位70多岁的买主传授如何使用手机微信支付。他说,在家待着没人说话,会憨掉。来卖菜,看热闹,动动才不会生病。在菜市外面,我看到几位老人提着5斤装的空水瓶,匆匆赶往一家保健食品店。他们图免费喝养生水,购高价的保健品。在菜市,我常常遇到一些只买水果不买菜的老人。他们大多是旅居客,民间呼为“候鸟”。

我星期三去双凤集市赶街。在一个水果摊前,我指着梨问摊主“梨好吃吗?”他也不言语,拿起一个梨,用小刀割了块递给我尝。我尝了一下觉得不好吃,但不想让他下不了台,就从他手里拿过梨和小刀,学着他的样子,削了一块给他。老板像我一样,尝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你买点苹果吧!”。官渡区民航路五里多农博广场被誉为“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场”,篆新菜市场,是昆明最大、菜品最多的菜市,这里有热闹的市井氛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琳琅满目,各色海鲜活蹦乱跳,还有各种精心制作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市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户们的吆喝声、买家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在临近春节的年货集市,浓浓年味扑面而来,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土特产品、年货记忆、文艺表演区里人头攒动;现场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大红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现场顿时红火起来,手工编织、花鸟山水画、手工创意花盆、剪纸等吸引眼球。年味,是火红生活的滋味,是传统节日的韵味,更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一年四季都保持着它独有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菜市场,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和海鲜,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里不仅有着丰 富的食材,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风情。

我喜欢逛菜市,更喜欢赶乡衔子。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旅游,我都喜欢到菜市、集市上去走走、逛逛,这是一种童年情结。每当在乡间集市上看到川流不息的老乡们,一切的一切都那样熟悉,人们都那样热情,个个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这个农妇在夸自己的鱼好,那个汉子在说自己的蔬菜新鲜,热闹非凡,物美价廉,烟火气十足。

乡街子赶的是玩场,很多人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很多人在这里找回童年的记忆和快乐。

文旅头条通讯员 尹为志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