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新春 乐游玉溪丨对歌载舞 来玉溪“花式”过节

春节临近,一幅五彩缤纷、韵味悠远的民俗节庆图景将在玉溪这片大地上徐徐展开。历经数百载的玉溪米线节,如今仍满城生香;新平有见证花腰傣浪漫爱情的“赶花街”;元江有将傣家人浪漫唱了千年的蒙面情歌会;易门有延续了数百年文化盛宴的“二月二”戏会。还有撒摩阿哩节的万种风情、哈尼族“十月年”的隆重热闹、窝尼“摸你黑”的幽默打趣……一节一日,皆描绘着最生动多姿的云南节日风情。2025年,欢迎您亲临玉溪,体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花式”春节。

玉溪,一城米线香

一碗米线,是烟火,亦是玉溪的一张名片,里面装满了这座城市的千滋百味。漫步于玉溪的街衢巷陌,各式米线店随处可见。有的大隐于世,匿于小巷尽头,有的占据街道最显眼的位置。大大小小的店面,争妍斗艳、活色生香。由于对米线爱得深沉,玉溪人把米线的吃法演绎到了极致,每一碗米线里都珍藏着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万千风味。滑嫩爽口的鳝鱼米线、余味绕梁的酸汤鸡米线、香气扑鼻的焖肉米线、鲜香四溢的牛肉米线、清凉爽口的凉米线,还有汆肉米线、杂酱米线、脆哨米线、猪脚米线、三鲜米线、稀豆粉米线……玉溪米线的“帽子”几乎涵盖了荤腥、山珍、水鲜、蔬菜、蛋类、腌腊、酱菜等各类食材。一根长长的米线,是玉溪人日常生活的味道,也是玉溪人最高等级的乡愁,仅需浅尝一口,便能唤起他们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正是这种情结的延续,也滋生出一个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米线节”。“米线节”承载着数百年的时光印记,是玉溪各族人民的传统盛事。每年自正月初一起,至三月二十二止,历时81天。无论是在繁华城镇,还是在散落各处的村落,春节黄金档,品玉溪米线,过世界最长的节,已成为当地人最独特的过年方式。节日一到,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厨房里的香味早已撩动人们的味蕾,餐桌上的主角自然离不开一碗集浓、鲜、香、辣、烫于一身的米线。似乎只要这碗热气腾腾的米线在,节日的氛围便永不会消散,无论你漂泊至何方,那熟悉而深情的故乡味道也一直都在。

来新平赶花街,谈场“傣味”恋爱

新平被称为“中国花腰傣之乡”,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集聚地,他们耕作于哀牢山间,身着古滇国皇族华丽服饰,将“太阳顶在头上,彩虹系在腰间”,有着织锦、刺绣、染齿等工艺技艺和神秘的风俗习惯,堪称“傣族研究历史的活化石”。

戛洒,一座隐藏在哀牢秘境的美丽小镇,也是新平花腰傣最大的聚居之地。每值春节之际(通常自大年初三开始),当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花街节”,这是花腰傣青年男女相识、相恋的重大节日,也是花腰傣少女赛装、赛美的节日。节日期间,整个傣乡村村寨寨的花腰傣姑娘、小伙都要走向披上节日盛装的街道,载歌载舞,小城尽显“满城尽是花腰傣”的盛况。早年,花腰傣姑娘在节日里,都会挎上装有糯米饭、腌鸭蛋和干黄鳝的秧箩。赶花街时,姑娘、小伙要是相互中意,就会相约一起约会。若小伙吃了姑娘的“秧箩饭”,则表示两情相悦、终身已定。这便是花腰傣的花街节,一个洋溢着生活甘甜与爱意缠绵的幸福节日,也被誉为“东方的情人节”。

现今,花街节不仅守护着花腰傣浪漫的古老风俗,更延伸为一个集品尝花腰傣风味美食、欣赏原生态风情歌舞、体验花腰傣文化魅力于一体的重大节庆。花腰傣的千年故事与文化,犹如绵延不绝的古老旋律,在这场盛大的庆典中代代相承、传唱不衰,也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共同欢庆,目睹且亲身体验这个民族恒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文化传承。

元江蒙面歌会,情歌唱响千年

“有情便蒙面,蒙面就有歌。”在元江者嘎村,每年正月初七是水傣人心中默认的“情人节”,村民会在这个日子里举办隆重的蒙面情歌会。届时,村里的年轻男女都会穿上最隆重的节日盛装,到古井旁的空地上去唱情歌,抒发对爱情的向往。据说,这一历史传承了至少上千年。

者嘎是蒙面情歌的发源地,也是名副其实的蒙面情歌之都。村寨里上到年近70岁的老人,下到20来岁的姑娘小伙,都能来上一两句蒙面情歌。“蒙面情歌会”开始,身穿傣族服装的男女们站在古树下,每人手持一块精美的方巾半遮住脸,哼唱着婉转悠扬的调子,互相表达心中的情意,几对青年男女通过歌声,讲述着一段段纯净而略带羞涩的爱情故事,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用来遮面的 “帕锦”是傣家人织就的傣锦方巾,方巾上绣有八角花、方块花、喜字、花鸟、象马等图案,有的边缘还缀上了叮当作响的银饰制品。以帕锦轻掩面庞,吟唱着缠绵情歌,将“半抱琵琶半遮颜”演绎得淋漓尽致,仿若在时间的长河中酒下了一缕神秘的香气。

每年的蒙面情歌会,新平、红河、元江各县的傣族青年男女欢聚在这里,唱情歌、抛绣球、吃秧箩饭,热闹非凡,独特的傣家风情也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为媒,以歌定情,蒙面情歌会也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细腻地描绘并传承着傣族古老而璀璨的文化遗产,使之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易门“二月二”,古韵流芳

每年,自农历二月二开始,易门县会举行为期三天的“二月二”戏会。这一传统已有近500年历史,是当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据《易门县旅游志》记载,为了看戏,人们像过年一样,放下手中活计,换上新衣,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从四面八方赶往大龙泉,顺之游览风景,集会亲友,互为祝贺。整个会期,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农历的二月初一,随着申时的钟声敲响,戏台上的锣鼓喧嚣就拉开了踩台戏的序幕。自初二起,早场戏、正戏、扫台戏轮番上演,云南花灯,如一本云南民族文化的集萃簿,各地的风土人情、性格特质在花灯戏的唱腔中被娓娓道来。通海高台,巧妙地将一幕幕戏剧故事封存在舞台的流转之中;新平烟盒舞,以特有的“烟盒”为乐器,舞者随乐而起,轻盈飘逸;峨山花鼓舞,歌声与舞步交织,跃动生姿……一场场独具地方特色且精彩绝伦的表演,如潮水般此起彼伏,你刚唱罢,我即登场,共同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族群众欢聚于此,看舞龙、观民俗、逛集市,共同欢度“二月二”。在这座水城菌乡,他们沉醉于数百年的文化底蕴之中,尽享一场传承久远的文化盛宴。

玉溪的民俗节庆文化缤纷斑斓,几乎月月有盛事。从撒摩阿哩节的欢声笑语,到哈尼族“十月年”的隆重热闹;从易门菌子节的香气弥漫,到彝族火把节的炽热狂舞;再到华宁柑橘节、元江芒果节的甜蜜丰收,江川开渔节的干舟竞发,花腰傣风情沐浴节的泉水欢腾,苗族花山节的山水欢唱,磨盘山樱花节的粉红花潮,窝尼“摸你黑”节的幽默打趣……踏上这片丰饶的土地,你将被热情地裹挟进一个个节日的欢乐漩涡,沉浸式地领略一场场色彩斑斓、风情各异的“庆典狂欢”。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王艳华 整理

来源 东方风情杂志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