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在楚雄州永仁县召开,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是首次落地中国,并于2月11日—14日在楚雄州召开。
以会为媒 促成跨文化、跨领域深度对话
此次会议,是东亚国家首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时尚的融合,让古老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首次落地中国,在楚雄州举办,既是对楚雄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认可,更是推动彝绣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会议邀请中国、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部分时尚与设计机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社区代表、时尚与文化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领导,云南省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华大学、诺丁汉大学等高校教授、学者等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既有实地考察内容,又有调研咨询安排,既展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又凸显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更在于交流交融。楚雄州将以会为媒促成跨文化、跨领域的深度对话,探索非遗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楚雄州打造世界级文化IP。
据悉,此次会议将围绕“非遗活化、时尚赋能、区域协作、可持续发展”四大维度,搭建东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尚设计师、教育机构与政府的对话平台,通过开展非遗与时尚融合学术交流、主题演讲、非遗实地考察、彝绣时尚设计成果展示及赛装节民俗活动体验,展示楚雄州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与时尚深度结合并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世界赛装之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通过交流交融,助推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楚雄州创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与时尚碰撞 让古老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
楚雄州作为滇中文化重镇,历史文化悠久,各类文化遗产丰厚,围绕独特的毕摩文化、绚丽的彝族服饰、动人的歌舞、神奇的彝医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文化,全面建立起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出台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彝族服饰、彝医药等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范性文件,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82项、州级282项、县市级582项,建立梅葛、彝族火把节、彝族服饰、彝族左脚舞、老虎笙舞、彝医药等传习所65个,将一类类民俗传统、一项项民间技艺、一个个民族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群众面前,成为一种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各族群众在亲身体悟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力量。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看来,楚雄州非遗的“符号系统与文化叙事”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彝族先民将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认知转化为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这些符号不仅是美学元素,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密码。设计师可以从中提取“形、色、意”的多维养分,通过服饰剪裁传递“人与自然共生”的东方智慧。她认为,楚雄非遗为时尚产业提供的不仅是资源,更提供了一种“文化驱动创新的楚雄样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着可持续性的关键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介绍,此次会议,旨在为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和时装设计师搭建桥梁,确保建立平等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使文化遗产在全球时尚产业中茁壮成长,将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时尚设计的融合。
“彝族巧妙精湛的彝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仅是彝族人民的传统瑰宝,也是当代彝族人民更具活力的体现。”夏泽翰在新闻发布会上点赞楚雄彝绣,他说:“今天,我们正站在古老智慧与现代创造力的独特融合点之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时装设计,将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能保护传统,还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文旅头条 楚雄州融媒体 姚智慧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