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南华年:传统文化绽放新春光彩

春节期间,南华县以“传承非遗,共度新春”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相关活动,让广大游客和当地群众在欢庆佳节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南华县积极响应,充分利用本地非遗资源,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从非遗展览到技艺展示,从民俗表演到非遗美食体验,每一项活动都精心策划,旨在全方位展示南华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期间,南华县的舞台上星光熠熠。在中国首届非遗春晚《2025年非遗晚会》上,南华县彝族服饰传承人陈海燕携精美绣品和彝族特色服饰惊艳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更彰显出南华县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显著成果。在南华县2025年春节“村晚”中,彝族三弦舞的州级传承人鲁永华和县级传承人田应军、徐兰川的表演,让观众们了解到南华特色的非遗歌舞。

南华县还组织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2月5日,罗文、果乐、力戈和雨露4个灯班在雨露白族乡开展灯戏活动。这场拥有近700年历史的正月灯会,包含耍狮子、舞大刀、弄枪棒、演唱古装灯戏等内容。在雨露乡杨方村广场,四个灯班齐聚一堂,各自展示着“拿手绝活”,每句唱词、每个动作,都饱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与此同时,南华县的大三弦打跳和陀螺比赛也成为节日的亮点。在马街镇,村民们手持大三弦,围成圆圈或排成长队,跟随大三弦的节奏边弹边跳。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而陀螺比赛更是热闹非凡,各村小组之间展开激烈角逐,现场欢声雷动。

春节期间的非遗技艺展示和美食体验同样令人瞩目。老手艺人李树明赶制月琴的场景、彝族服饰省级传承人丁兰英工坊里绣娘飞针走线赶订单的画面,都让人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活力。而腊鹅、沙桥腐乳、阳麦粑粑、锅巴凉粉等非遗美食,则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和年货市场的热门。这些美食不仅唤醒了人们的新春味蕾,更传递着浓浓的乡愁。

非遗里的南华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次璀璨绽放,也是现代活力与传统韵味交相辉映的盛会,我们在沉醉于古老魅力的同时,也见证了现代社会蓬勃跃动的生命力。展望未来,南华县将继续书写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

文旅头条通讯员   陆青禾   文/图

责编 海莱阿芝 

校对 康菀悦

终审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