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楚雄州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南繁基地的田野里,一片片用于制繁种的小麦、青稞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一个个“南繁人”在田间地头忙碌着采收种子。
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仲家楷这几天和东北的育繁种专家们每天奔走在试验田间,查看小麦、青稞的长势、成熟度,对品种形状等进行研究,并及时组织工人收割试验田里成熟的小麦、青稞,为下一步的制繁种研究做准备。眼见这一批次的育繁种科研成果即将显现,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春武对元谋这个天然的“南繁宝地”赞不绝口,觉得到元谋开展育繁种获益匪浅。去年7月份杨春武和团队带着试验材料到元谋播种,10月底收获种子后再次播种下去,在元谋一年完成了加代两次,这次收获种子后他将带回吉林长春再播种一代,完成一年三代种植,使育种进程加快了两三倍,可能三、四年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品系。另外,趁着全国一些育种专家到元谋育繁种的机会,还可以互相交流育种经验和技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和元谋南繁基地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去年10月研究所在南繁村种下的小麦、青稞现在已经成熟,这两天研究所小麦试验站站长刘静和同事每天都在麦田间采集种子,心里满是育种试验“丰收”的喜悦。她们种的12000行试验材料选出来的后代材料将带回内蒙古要继续进行筛选试验,到五、六代性状稳定以后出谱参加各级的产量鉴定实验,最终参加内蒙古或者国家的品种审定。在内蒙古每年只能种一季,到元谋能够实现一年两季,大大缩短了育种进程,而且通过南北地理差异,更利于筛选出一些适应性、抗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都比较好的品种。
青海大学吴昆仑老师的研究团队这两天正热火朝天地采收试验田里的小麦、青稞种子,经过脱粒、晾晒、装袋后,就可以带回青海进行良种的繁殖生产,真是收获满满。青海大学研究团队去年在元谋进行加代和繁种一共种植了21亩材料,预计可获得大概6000斤原种,吴昆仑老师说,元谋南繁基地对于扩大他们的种子生产规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通过多年的南繁加代,他们已经育成了十余个小麦和青稞的品种,元谋南繁基地对他们的新品种育成发挥了很大作用。
多年来,元谋县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光热、土地、区位等资源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种子科研机构前来和当地种子企业开展育繁种,共同推进元谋种业发展。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仲家楷介绍说,元谋8、9、10月是高温,11、12月是低温,较大温差使很多在别的地方配不上的品种组合,在元谋就容易配对杂交。选育一个麦类品种一般需要10—13年时间,如果在元谋南繁加代一年两代,再加上试验单位当地加一代,一年就能试验三代,这样一来整体十二、三年的育种进程,三到四年就可以完成,这就是元谋南繁基地深受全国各地种子科研机构、企业和院校青睐的原因。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共有100多家科研单位和制繁种企业与元谋县开展种子繁育与加代扩繁合作,繁种面积3.1万余亩,产量超过300万公斤,全国每年有600万亩麦类和2000万亩蔬菜选用“元谋种子”,元谋县将继续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南繁优势,持续加大与全国各地种子科研机构、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力度,不断为促进全国种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元谋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