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专列再抵临沧:旅居经济开启滇西南新篇章

3月5日,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第二批次“熊猫专列”缓缓驶入云南省临沧火车站,500余名游客走下站台,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生态文化之旅。这趟以“国宝熊猫”命名的特色旅游专列,自今年初开通以来已累计向临沧输送两批游客,未来还将有6批次、总计约4000人陆续抵达。这一流动的“绿色经济纽带”,不仅为临沧带来旅游热潮,更成为滇西南地区探索“旅居经济”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熊猫专列:从“流量入口”到“价值枢纽”

作为西南地区首条以生态旅居为主题的高端旅游专列,熊猫专列突破了传统观光列车的单一功能。车厢内,熊猫主题文创展览、非遗手作体验、普洱茶文化沙龙等活动贯穿行程;车窗外,横断山脉的云海梯田与澜沧江的碧波相映成趣。这种“移动式文化空间”的设计,让游客在抵达目的地前便已深度融入当地文化语境。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熊猫专列构建起“客流-产业-生态”的闭环。据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首趟专列游客人均消费达3200元,较普通游客高出40%,带动旅途沿线县区农特产品销售增长210%。


临沧样本:旅居经济的三重突破

临沧市抓住熊猫专列机遇,正在探索旅居经济的创新路径:

1.空间重构:依托18.8℃年均温、75%森林覆盖率的生态本底,打造“茶园酒店+田园综合体+民族文化村落”立体网络。2007年建成的耿马孟定南汀花苑创立的“研学+影视取景地+旅居”模式,游客可边学边居,2024年南汀花苑共接待游客约3200人次,收入150万元,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50万元。

2.产业融合:在双江县勐库,茶旅融合示范园实现“茶园即展馆、茶农即导师、制茶即体验”的沉浸式场景。专列游客参与古树茶采摘加工的深度体验项目预订已排至2025年雨季。

3.租客变住客:沧源葫芦小镇原来是一个商业综合体,随着旅居时代的到来,建设运营方将大部分改造为旅居的“葫芦人家”。2025年统计入住大部分旅居人员每年入住时长1—3个月,入住率为62%,最高入住率可达95%。


面向南亚:跨境旅居带的战略想象

临沧作为中国通往缅甸的陆路枢纽,正将熊猫专列效应向更广阔维度延伸。在建的临沧至缅甸腊戍铁路,未来有望开行跨境旅居专列。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已规划建设“中缅康养旅居走廊”,计划引入国际医疗、跨境研学等业态。这种“通道经济”向“平台经济”的跃迁,或将重塑滇西南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定位。


当第二批次游客在翁丁原始部落聆听千年佤族古歌时,临沧的旅居经济图景正在徐徐展开。熊猫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乡要素重组、产业价值重构的催化剂。在“旅居3.0时代”,临沧能否将流量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或将定义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范式——那里没有“游客”与“居民”的界限,只有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永恒对话。



来源 临沧文旅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