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多举措推进旅居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合发展

楚雄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强融合促旅居”发展战略,通过项目建设、文化传承、节庆活动、示范引领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旅游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楚雄旅居”品牌。

项目引领,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楚雄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与旅游发展项目有机融合,始终秉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2024年,累计投入586万元资金实施了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4个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2个民族手工业创新融合发展项目,2025年计划打造8个乡村旅居点位。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特色打造,构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旅居体验、民族交融的多维发展格局。

以文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始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健全非遗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14项、州级31项、市级32项。建成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基地1处。培养代表性传承人243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2人、州级47人、市级173人,少数民族传承人127人,占传承人总数的64%。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建成民族体育传承基地、民族文化传习所、彝族医药研发基地、彝族刺绣传承基地、小型展览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培养了歌舞乐、传统体育、民族刺绣、医药等人才,为旅居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节庆赋能,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打造特色文旅品牌。通过开展彝族火把节、傈僳族阔时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2024年彝族火把节期间,楚雄市累计接待旅游者95.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9%;旅游总收入7.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乡村特色产业庆丰收”“茶花节”“油菜花节”“山谷夏天”等40余场文旅活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举办马拉松赛、龙舟赛、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等,实现文化、体育、旅游、商业深度融合,以节庆及赛事活动拉动经济消费引擎,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成功举办两届楚雄时装周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爱好者参与其中,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

示范带动,打造旅居发展新标杆。楚雄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其中,以4A级旅游景区彝人古镇为示范引领标杆作用凸显,已发展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社区,景区具备“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现有121家酒店客栈、3000间客房,可同时容纳6000人住宿,有各类餐饮、康养、休闲娱乐、生活配套及医疗服务商家614家,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旅居生活需求。周边2.5公里范围内可提供的房地产类住宿房源200余套、医疗机构118家床位1554个,古镇及周边特色餐饮美食店70余家,各级各类学校29所、商业综合体11个、康养机构371个,形成了“赏彝族美景、品彝族美食、看彝族非遗、体验彝族风情”的旅居服务生态圈。

通过多维融合,楚雄市不仅催生了旅居新业态,更擘画了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的同心圆,为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

楚雄市委统战部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