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强州府”行动部署,楚雄市东瓜街道彝人古镇社区以“绣花功夫”深耕精细化治理,紧紧围绕“最干净、最整洁、最有序、最安全、最文明”目标,创新打造“五最”工程,通过环境卫生革命、基础设施升级、秩序规范整治、平安体系构筑、文明新风培育五大行动,让古镇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呈现出“里子新、面子靓、气质佳”的崭新面貌。
以“绣花功夫”刷新古镇颜值,争创全域洁净示范标杆
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彝人古镇社区集结11家共建单位、110名志愿者组建“红马甲突击队”,建立“8名网格员+责任清单”的整治机制。针对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等卫生死角开展“地毯式”清理,累计清理公共区域垃圾约2吨,规范处置废弃家具家电40余件,清除“牛皮癣”小广告40余处。创新“日巡夜查+智能监控”立体监管模式,通过“随手拍”倒逼环境问题动态清零,让“席地可坐”的洁净标准融入古镇肌理。
用“精修细补”夯实基建根基,打造古镇品质提升样板
开展“基础设施焕新百日攻坚”,联合综合执法局对龙湾御景等5处在建工地进行不规范围挡改造,给围挡穿上“绿毛衣”,统一设置文化宣传栏40处。实施“城市家具”美容计划,完成15组景观灯维修及1处建筑外立面整治。创新“市政设施认养”制度,发动商户认领维护花箱、护栏等城市部件38个,实现“建管养”全链条闭环。
立“秩序标尺”规范空间治理,构建古镇善治典范
联合执法部门开展“秩序重塑”专项行动,划定非机动车专属泊位16处,清理“僵尸车”8辆,整治占道经营摊位28个。首创“商户自治联盟”,推行“门前三包”,在古镇一至四期商业步行街划定“规范经营黄线”,禁止占道经营。创新“潮汐管理”模式,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新区大队及伟光汇通物业管理公司及会展商贸公司成立“彝人古镇综合整治专班组”,化身“便民移动服务站”,一边整治违规乱象,一边为游客商家提供“及时雨服务”,既保留“烟火气”又守住“文明线”,实现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动态平衡。
织“平安密网”筑牢安全防线,树立古镇安防标杆
构建“社区+物业+商户”三级联防体系,开展飞线充电、玻璃幕墙等安全隐患“过筛式”排查,整改风险点26处。打造“5分钟应急响应圈”,建立社区三包队员常态化巡逻机制,实现安全隐患“发现—上报—处置”闭环管理。定期开展消防设施“健康体检”行动,提醒相关责任主体及时检修更换灭火器、疏散消防通道。依托楚雄市高新区零工市场及阿老表幸福里创业就业社区开展消防应急培训2场,覆盖从业人员200余人。建立智慧安防系统,多部门协同共管,实现对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处置。落实网格责任制,划分709个“微网格员”责任区,打造“骑手友好型社区”,通过设置“骑手充电桩”5个,提供社区食堂专属优惠,吸引外卖员成为“移动安全观察员”,借助送餐轨迹实现背街小巷隐患实时上报,以“流动网格”赋能古镇安全防护。
育“文明基因”深化精神浸润,绘就古镇人文新图景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开展“古镇文明先锋”评选活动,通过社区党员大会、“网格群”等曝光不文明行为12起,表彰“文明商户”8家。创新“文明积分超市”机制,居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义务巡逻、参与活动等获取积分兑换服务,激发共建共治热情。打造“一家一队一台一街一大学”“两廊两厅两小区”“民族团结誓词碑”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文明劝导等活动300余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石板路上生根发芽。
如今的彝人古镇,正以“五最”工程为笔,饱蘸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墨,在“强州府”的壮阔画卷上挥毫落纸。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将继续深化“绣花式”精细管理,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推窗见景、漫步即画、居之安心、游之舒心”成为古镇最亮丽的名片,为“强州府”行动贡献鲜活样本。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武爱群 文
图片来源 楚雄市东瓜街道彝人古镇社区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