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大过口乡:“贡菜小作坊”绘就“银发经济”新图景

走进楚雄市大过口乡大益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宛如“翡翠条”,晶莹剔透挂在晾晒杆上的贡菜,其次,“贡菜家庭小作坊”加工流水线上的“银发工人”格外惹眼,别看他们满头白发,削皮、切条、晾晒,加工起来动作娴熟而有序,一气呵成。

“退休后总是闲不住,削贡菜不用风吹日晒,活也不重,一天的收入算下来能到80元到100元,还能减轻儿女的负担。我家今年种了4亩,干货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60元每公斤算,产值可达3万元,前两天,儿子又从牟定买了一批贡菜回来加工,有活干我就觉得我还有价值。”大益鸡村的退休教师李正福,今年已是71岁高龄,他一边熟练地削着贡菜一边笑着说道。

贡菜又名“响菜”,其营养价值颇高,而且贡菜种植周期短,一般2到3个月即可收获,产量较高。贡菜加工属于劳动用工密集型产业,活轻易上手,这为“银发”群体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好机会。在大过口乡,像李正福这样的“银发”工人不在少数,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为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近年来,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大过口乡种贡菜的农民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大部分群众加工自家贡菜的同时,还从牟定等地买来未加工的贡菜在自家加工出售,加工后有商家到村里收购,也不用担心销售。贡菜家庭小作坊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银发群体提供了二次就业的机会。明年退休后,我也打算加入削贡菜大军。”从事农业农村工作39年,明年即将退休的“老农人”罗光华说道。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发展银发经济,老有所为至关重要。让老年人再就业、创业和承担家庭无偿劳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技能、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下一步,大过口乡将立足实际,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为更多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岗位,助力“银发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夕阳红”“指尖”微就业照亮经济“朝阳升”。

文旅头条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李鹏燕  文/图

责编 杨奥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