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在禄丰市和平镇土厂村的育秧田里,一条银色传送带将孕育着嫩绿秧苗的秧盘从运苗车源源不断输送到田埂边。十多个村民挽着裤腿,利落地将传送带上的秧盘搬到田里。人机配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往年靠人力挑运费时费力,现在用流水线运送能省下20个人工,速度还提升了很多。”和平镇顺达农机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学荣说。
和平镇顺达农机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30余亩土地进行集中育秧。既让农户获得租金收益,又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集中育苗省地又省心,秧苗壮实,订单一开春就爆满。5万盘秧苗能种2000亩田,易门县早早就订了4万盘,剩下的也早被本地种粮大户抢光了。”王学荣说。
在合作社的账本上写满“加减法”——土地流转后规模化育秧,较散户育苗节省用地20%;统一采购种子、基质,成本降低15%;新增的传送带替代了20名搬运工,让更多村民转向补苗、控温等精细活。在育秧车间,和平村的村民张翠萍正麻利地给秧盘覆膜。“家门口干活每天能挣100块,中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做饭。”她利落地端起秧盘,满面笑容。据悉,这个春耕季有1500个就业岗位提供给像张大姐这样的本地务工人员,预计发放劳务费15万元。
机械轰鸣声中,另一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掀起了施工热潮。在张家村、大路溪社区、邓家湾村、前所村四个片区,19250亩农田改造工程全面铺开。38条总长26公里的田间道路路基已初现雏形,工人们正在浇筑混凝土路肩;4个新建的泵站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配套建设的灌溉系统将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原先低产的“补丁旱田”正逐渐变成“田成方、路相通”的现代良田。
布谷声声里,和平镇的春耕交响曲渐入高潮。从育秧合作社到高标准农田,从忙碌的村民到轰鸣的机械,每一个跃动的音符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当肥沃的田野渐次铺展成金色稻海,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必将孕育出更加丰硕的丰收图景。
来源 禄丰市和平镇( 杨晓丹 何志明)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