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土地生万物,万物皆清明。
清明时节去建水,归乡,归心。
四月的建水,紫藤垂落如瀑,文庙的百年古柏抽出新绿,朱家花园的雕花窗棂外,海棠正艳。当地人提着竹篮从西门古井打水,桶绳吱呀,搅碎一池云影。双龙桥畔,十七孔桥洞衔着春水,暮色里浮光跃金。
晨光未醒时,古城里的青石板还沁着微凉的雾气。就从文庙古柏下出发吧,穿过蚁工坊的陶艺迷宫,在西庄的湿地看白鹭纷飞。
沿着团山民居的斑驳墙垣行走,看着时光的剥落。夜深了,选一家深巷里的客栈,枕畔有檐角风铃叮咚,梦里是满城的紫藤花香。
清明雨丝欲落未落,临安城里的炊锅已咕嘟作响。建水人自古就有清明吃“炊锅”的习惯。
炊锅制作说来简单,以肉汤为底,层层叠叠地放满荤素食材即可。它也繁复,在于一家人要圆圆满满吃个“团圆菜”的心意。一家人早早准备,有的去菜市采购新鲜时蔬,饱满的香芋、新鲜的莴笋、嫩白的豆腐、翠绿的豌豆;有的在家用大骨、土鸡熬汤底、泡干货;有的生炭火、洗炊锅……忙忙碌碌中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快乐。
准备工作做完就是大有讲究的“铺炊”,荤素食材依序码放,豌豆垫底,莴笋、芋头、竹笋泡着高汤承着上层荤食经高温逼出的油脂,最上层的香酥、豆腐、火腿、圆子、五花肉间隔着摆出食欲之美,讲究的人家还要把豆腐和五花肉提前用调制好的酱油浸一浸,才能达到既上色又入味的效果。
炊锅咕嘟咕嘟、香气四溢时就可以开吃了。舀上满满一大碗,连汤带菜,荤中有素,素中有荤。再配上蘸水,这菜鲜辣中透出一丝回甘,绝了。
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着聊着。当锅子蒸腾的白汽模糊了窗外的海棠,越发明白,所谓乡愁,不过是贪恋这口熨帖脾胃的暖和以及这炊锅里的人间烟火。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缪欢 文
图 文旅头条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