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的春天浪漫在舌尖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缪欢)建水的春天,不仅可赏,更可尝、可醉。从山野到餐桌,从花苞到酱坛,每一口山野之味都凝结着哀牢山与红河谷的地理密码,每一口春味都是自然与时光的契约。

玉荷花秀色可餐,山坡上、村落旁,一树树的玉荷花随风摇曳,粉玉般的花瓣层叠如旋,瓣尖晕染着少女颊边的胭脂色。明代药学家兰茂曾以“春雪凝脂盏,清露化甘泉”形容其形韵,而哈尼族古谚“三碗花粥下,咳喘化云烟”则道破其药食双绝的秉性。


摘取半开花朵去蕊留瓣,沸水焯3分钟去涩,再用清水浸泡4小时去苦。用玉荷花炒腊肉、火腿,咸香中裹着清甜;与树番茄、野芫荽一起凉拌,爽口且消暑开胃;和韭菜、蚕豆同炒,柔嫩中则透出山野清甜。

建水盛产石榴,秋天吃果,春夏可先尝花。将石榴花摘除花瓣、花蕊下锅焯水去涩,根据个人喜好或素炒,或凉拌,或搭配腊肉爆炒……石榴花入肴,口感爽脆嫩滑,营养还特别丰富,有清热、健胃等功效。





马桑花在湿润的山谷短暂绽放,花期不足两个月。《滇南本草》记载其“清肝火,解山岚瘴气”,有人晒干花瓣与菊花配伍泡茶,缓解春季目赤肿痛。刚摘回来的马桑花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再进行加工。除煎蛋外,还可将焯水后的马桑花与腊肉同蒸,油脂浸润花瓣后有独特的咸鲜风味。

每到春日,苦刺花长满山野、溪边、丘壑,细密的小白花虽不起眼,却长满扎人的刺,采摘时最好戴着厚手套。摘下的花要焯水去苦,有人传授“三浸三漂”法:泉水浸泡→淘米水漂洗→淡盐水固色,最大限度保留清苦回甘。建水以前宴席上的“三珍”之首“雪地金花”,就是用这野生的苦刺花做成,清代文献记载有做法:焯水后裹蛋液煎至酥脆,淋蜂蜜芥末酱,象征苦尽甘来。

春风十里,桃花灼灼。若想留住这春日的浪漫,不妨做壶桃花酿。摘下初绽的桃花用陈年糯米酒浸泡,封坛静候月余,花香渗入酒体,浅酌一口,唇齿间仿佛含住整个春天。《本草纲目》记载“桃花利宿水”,可晨起空腹饮桃花蜜水清肠,配以草芽粥养胃,就是建水独有的养生方法了。

早春时节,香椿芽从枝头萌发,嫩叶紫红透绿,质地脆嫩。据说“晨采午食”最好,因日出前采摘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焯水后与鸡蛋、豆腐等食材搭配,可烹制出各种美味的香椿佳肴。若与草芽凉拌,这“红白二仙”就是建水独有的美食啦。

开春后,建水野外随处可见羊奶菜。这种野生匍匐植物因体内含有形如羊奶的白色浆液而得名。采集洗净后,将叶粉碎,加入稀饭(或甜白酒)、盐、酒、糖、干辣椒面等佐料拌匀,置于罐内腌制,半月后可食,味道略酸微甜,是建水人居家必备的一道开胃菜。以羊奶菜做出的扣肉味道鲜美,酸甜适中。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曾由在京城为官的傅翰林荐君品尝,受到乾隆皇帝称赞。

马蹄菜,又名马蹄莲、雷公根、连钱草。它可以用来涮火锅、炒饭或做汤,味道鲜美。凉拌最简单,只需将其切细,加入小米辣和老干妈的水豆豉,简单一拌,美味即成。建水人尤其喜欢用它来炒饭,切碎与隔夜米饭同炒,草叶清香裹挟米粒,相传能驱散冬日寒湿,唤醒慵懒的脾胃。

图 古城建水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编辑 童文文校对 刘榕杉审核 李元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