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卡房镇头道水村委会的野放茶山,距离市区约14公里,位于北回归线的红河岸边,海拔1780米,地处两座山的峡谷之间。这里满山青翠、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溪水潺潺,加之春季制茶期间天气晴好,春风宜人,是理想的产茶区。茶园面积约百亩,栽种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园逐渐荒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十年来,这些茶树在大自然中汲取天然养分,让产出的茶叶多了一分醇厚甘甜。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贴近自然、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更容易受消费者青睐。头道水村委会意识到,这片沉寂多年的荒废茶山很可能要变成“宝山”了。2018年,卡房镇头道水村委会紧扣“山水”理念,盘活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制作产业,严格遵循茶山野放生长理念,引进业界知名制茶师,经过多次研制,最终将这里的茶叶制作成口感上佳的“白茶”,年产2000多斤新鲜茶叶,按照5∶1的可制茶率,每年可制白茶500斤左右,市场价格达4元/克。此外,这里还对外开放茶园观光和采茶、制茶、品茶等茶旅项目,为当地振兴乡村作出新活注脚。
索取自然、无以为继。这是作为千年矿区的卡房镇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考题。只有顺其自然,才有真金白银。按照发展野放经济、禀承农业美学的思路,采取小众市场运作,创造消费需求的方法,当前,卡房野放茶山正立足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茶树放荒以来没有受到人工干预、融入自然的绿色优势,积极申报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主打绿色生态茶品牌,引进专业制作和营销人才,丰富野放农业经济的业态,新增或规划发展石斛、黄精、葛根等食药同源作物和草莓、车厘子、李子等水果,以及多种鲜花、野菜蔬菜的野放套种,让头道水村的荒弃茶山焕发新的生机。让到卡房野放茶山的人深入体验茶、果、花、药、菜融合共振的原生态“茶香之旅”,让这里逐渐成为个旧市辖区内一处颇具特色的原生态乡村旅游打卡地。
来源:红河州委宣传部
责编 李舒琪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