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文化遗产保护战线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建筑部主任周然朝以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文博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这位身兼党员先锋与技术骨干的女性专家,以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云南考古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注脚。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日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98人为2024年度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周然朝入选其中。
(周然朝在考古发掘现场)
孕期坚守考古一线
2016年澄江木官山墓地考古现场,怀胎三月的周然朝带领团队开启与时间的赛跑。
那年,为尽快完成澄江木官山墓地考古调勘、发掘工作,确保高速公路按时建成通车,已确诊怀孕三月的周然朝没有迟疑,毅然决定接受长达半年的野外考古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此时距离预产期已不到一个月。
众所周知,文物考古工作需要长期进行野外调查和发掘,配合建设工程的考古工作,任务更是艰巨。有的大型项目一出去就是大半年,对于女性考古工作者来说,充满重重挑战。周然朝用实际行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破解考古发掘困局
考古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2020年,晋宁古城村遗址所在的片区需要进行旅游地产开发建设,急需通过抢救性考古发掘,对遗址的保存现状、内涵、重要性及价值等进行专业评估。
“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10个月的时间必须完成16500平方米面积的发掘任务,发掘最大深度接近6米,再加上遗址的文化层又是极易垮塌的贝丘堆积,这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硬骨头,对项目负责人的综合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等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周然朝如是说。
(晋宁古城村遗址发掘现场)
遇到问题迎难而上,最终,周然朝以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带领近50人的技术团队和500多名劳务人员,按时完成了发掘工作。因考古成果对研究滇文化起源,构建云南滇中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等关键学术问题意义重大,发掘项目入选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
也正是因为扎实的考古工作,遗址最终得以整体原址保护,成为云南考古历史上首个进行原址整体保护的古遗址,目前正在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在云南的古遗址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树立了标杆。
攻坚多个棘手项目
2023年任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建筑部主任后,周然朝领衔攻坚多个棘手项目。
当时,几个大型水电站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受各种原因影响,积压了许多问题,成为单位审计整改工作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这些项目时间跨度长、涉及文物数量类型众多、项目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情况复杂等客观实际,周然朝积极转变角色,与同事认真分析研判,在项目审批程序、法规规范依据、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统筹协调项目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推动项目按计划依法依规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悉,自参加工作以来,周然朝常年奋战在考古一线,先后参加了滇池区域史前聚落遗址、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腾冲罗古城城址、昭通诸葛营城址、玉溪华宁二⻰山遗址、晋宁昆阳盆地聚落遗址、老挝沙湾拿吉省sepon矿区青铜冶炼遗址等遗址的考古调勘项目。参与了德宏勐约坝遗址、永善大毛滩遗址、宾川白羊村遗址、澄江金莲山墓地、呈贡天子庙墓地、晋宁金砂山墓地、祥云大波那墓地等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以及元谋磨盘山遗址、怒江石岭岗遗址等遗址的发掘资料整理。先后在《中国考古学百年史》《边疆考古研究》《中国考古学年鉴》《广⻄博物馆文集》《大众考古》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遗址发掘现场)
从田野考古到工程管理,周然朝始终展现着新时代文博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是文物考古战线上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前进的一面鲜红旗帜!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受访者 供图
编辑 张楠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