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大家谈 | “旅居云南”:热词背后的旅游升级与生活向往

2025年以来,来云南旅居成为“热词”,让“旅居云南”名气越来越大。其众多的宝藏小城和烟火乡村,不仅成为国内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游客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据统计,1—3月,云南省旅居人数达228.81万人,同比增长56.9%;接待入境游客186.9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93.24万人次、同比增长77.9%。

“旅居云南”为何如此火爆?它又是怎样从一个普通旅游概念,逐步成为大家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文旅头条新闻网记者就此专访了云南省旅游研究领域的专家。

云岭学者、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明庆忠教授指出,“旅居云南”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物种”。而“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体验,以及“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从“流量热词”逐步向“发展命题”转变。

明庆忠分析旅居云南持续走热的案例,60多岁的河南安阳阿姨在直播连线中的话语引发了广泛关注,她说:“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麦子阿姨”火了,也掀起了一波“旅居云南”的话题热度。在更加宏阔的视野下认识“旅居云南”,可以说旅居云南”是一场在新思想下的“旅游变革”,必然会引致云南旅游的转型升级、量质齐升,从“宝藏小城”“烟火乡村”到“养老旅居”“文艺旅居”“数字移民”,从“欢迎来”到“留下来”,从“走云南”到“住云南”、从“逛吃”到“住用”,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

“我是老乡,不是老外”,7年前旅居大理的瑞典人帕特里克如是说,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利好政策,更多国际旅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帕特里克的父亲随着“China Travel”的大潮来到云南,开启了在大理退休养旅居生活。来自法国的文森特因风土美食融入云南生活,如今在昆明经营着一家法式餐馆,将昆明视为第二故乡,还将云南本地的风土融入烹饪,创造出独特的融合美食。“旅居云南”培育出了“新云南人”,实现了旅居地与旅居客的“双向奔赴”。

随着免签入境政策的推行,“免签朋友圈”也持续扩大。近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旅游来旅居,形成了“city不city”热潮。这不仅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云南与东南亚东盟国家旅游合作的拓展与深化,也进一步发挥了云南在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实验区方面,与东南亚东盟国家山川同脉、江河同流、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独特地缘优势。

明庆忠教授进一步阐释,这一系列现象背后释放出了诸多重要信号:其一,我国仍然积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快实行物流、旅游等方面特殊方式和政策。其二,通过创新政策和试点政策引导,实现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贸易、第三产业甚至一、二、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三,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过程中,直接向南对接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核心国家,采取实质性举措,进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旅游业作为先导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发挥对接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前沿地缘优势。其四,国家存在进一步加强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实验区的的先行先试的可能性。通过优化签证政策,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华旅游,增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下一步,政府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与谋划,展示云南独特魅力;探索入境旅游的渠道多元化,实现多元化获客;针对来自不同地区游客,提供多语言信息;丰富入境游客可体验的文旅场景和内容,设置免签服务专区提供现场咨询和引导服务,还可利用好国家近日推出的“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予以加持,让入境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地道的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真正实现 “行至远,见至美” 的美好旅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文女 李舒琪 文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