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云南文旅志愿者争做旅居云南“上分者”

“五一”假期,云南省各大文艺院团的文旅志愿者们拿出“绝活儿”为景区赋能,让游客的旅行体验“锦上添花”,志愿者们在景区递水引路做讲解,以真诚服务为游客排忧解难。同时,文旅服务场所纷纷推出延时开放、节假日无休等暖心举措,以“将心比心”的服务理念,为游客打造别具一格的云南文旅体验。

(云南省京剧院文旅志愿者在翠湖公园表演)

艺术“狂飙”——文艺演出“霸屏”景区

“五一”假期,云南文旅志愿服务火力全开。云南省京剧院的演员在昆明翠湖公园观鱼楼前,开启为期五天、每日两场的演出模式,《白蛇传·游湖》《金钱豹》等经典剧目让游客大呼过瘾。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更有家长特意带着孩子来“追剧”。市民张女士笑着说:“我家孩子看完就迷上了戏服上的花纹,回家非要让我给他买件戏服!”四川游客李先生则感叹:“在翠湖边听京剧,既有文化味又有昆明的闲适感,这样的假期体验太独特了!”

同时,云南省话剧院的文旅志愿者走进官渡古镇,每日开启两场演出,吸引了数千名游客与市民驻足观赏。演出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云南魅力,话剧与情景剧演绎本土故事;《游春》等经典花灯歌舞以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步,尽显云南民俗风情;滑稽表演中,小丑以气球造型、魔术互动点燃现场。

(云南省话剧院文旅志愿者在官渡古镇表演)

(云南省文化馆文旅志愿者在大观楼表演)

在金马碧鸡坊,来自滇剧院的志愿者们鸣锣开嗓,用民乐之声彰显民族魅力;在金殿风景区,花灯剧院经典的花灯小段轮番上阵,用专业的非遗之美点缀多彩假期;省文化馆还组织了220余名志愿者在多地同步开展文化演艺活动,既有古风民乐,又有民族歌舞,来自四川的游客张先生看完直呼:“这些节目太精彩了,没想到云南文化这么多元!”

服务“开挂”——“红马甲”变身万能“贴心人”

文旅志愿者既用才艺“锦上添花”,更用真情“雪中送炭”。在官渡古镇,省话剧院的志愿者们化身“历史课代表”,用字正腔圆的讲解,讲出了“单口相声”的效果。一位游客笑着说:“本来只是随便逛逛,结果听完讲解,感觉自己都能去考导游证了!”

在西山风景区,志愿者更是为游客送上一杯杯凉茶消暑解热。热情的服务引得游客调侃道:“这些‘红马甲’比导航还靠谱,走到哪儿都能遇到,简直安全感满满!”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还发放“践行低碳 共建绿色家园”宣传手册,边服务边科普,让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天气炎热 文旅志愿者为游客送上凉茶)

(文旅志愿者为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单)

时间“充值”——“加更”体验 非遗赋能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云南的文旅场馆直接开启“时间充值”模式。云南省图书馆延长开放1.5小时,闭馆时间从下午5点调整到6点半,让外地读者能更尽兴地参观游览。一位从广州来的读者感动地说:“本来以为时间不够用,结果图书馆为我们想得更多,太贴心了!”

(云南省图书馆文旅志愿者为读者提供服务)

另一边,云南省文化馆的志愿者来到云南印社进行讲解,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云南印章的浓厚底蕴,此外,博物馆设置的拓印体验区更是被游客玩成了“非遗手工课”,大人小孩齐上阵,拓印作品成了最抢手的“旅游纪念品”。

(云南省博物馆文旅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拓印体验服务)

(云南省文化馆文旅志愿者提供讲解服务)

这个“五一”,云南文旅志愿者用才艺、热情服务和“不关门”的场馆,硬核诠释了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志愿行”,既有传统文化的“雅”,又有暖心服务的“飒”,让游客感受到“来云南旅游,不仅养眼,更养心”的极致体验。

据悉,近年来,云南省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旅志愿服务,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志愿行”为品牌,建立健全文旅志愿服务机制,推动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云南公共文化云志愿服务平台共注册文旅志愿者11.7万人,团队2396支,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19万小时。

接下来,省委社会工作部将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开展“旅居云南——我们都是推荐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志愿者共同守护云南旅游金字招牌,为旅居云南做好服务,争做旅居云南“上分者”。同时,“五一”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依托全省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的500余个文旅志愿服务站,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所属文艺院团走进景区、社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以优质服务与精彩节目,为广大游客和市民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服务处 供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