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引擎。开远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宣讲新方式、传播新路径,奏响“三种精神”协奏曲,实现榜样力量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双提升。
点亮思想“引航灯”。开远市总工会借助有形阵地和网络平台,全方位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整合资源方面,联合融媒体推出劳模风采专栏,以文字、视频的形式讲述一线职工、劳模工匠先进事迹;把握“五一”时间节点,开展“百年工运情·匠心铸辉煌”职工书画展活动,累计1200人参观;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产业工人、干部职工等定制宣讲内容,组织“跨行业、多层次、接地气”的劳模工匠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开展宣讲活动4场,覆盖职工1570人,突破传统报告会模式,突出行业特色性,将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以故事讲理论。
注入发展“强心剂”。聚焦典型选树,优化劳模管理,积极做好各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推荐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目前,全市共有306名劳动模范,其中全国劳模7名、享受全国劳模待遇1名;省(部)级劳模69名;州级劳模60名;市级劳模151名;“五一劳动奖章”18名。将劳模工匠的优势转化为企业服务,建立“需求导向、精准匹配”的帮扶模式,开展“劳模助企行”服务活动2场,惠及职工群众170余人,深入生产一线“把脉问诊”,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操作示范和优化建议。不仅走进农业主场区羊街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提供一线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还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吴国强走进铁路工务段,向一线职工讲述汽车保养知识,以接地气的宣讲内容满足职工需求,同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操作示范和优化建议。
锻造人才“练兵场”。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的搭建,采取“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共建立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聚焦开远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训赛结合、以赛促学、赛育联动”模式,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开展以“团结奋斗促跨越 咱们工人有力量”为主题的“养在开远 游在云南”康养行业劳动技能竞赛,竞赛设置急救护理、老年养护、健康管理等实操项目,组织18家3000人参与,为康养行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的人才资源。
开远市总工会通过多维举措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开远大地落地生根,这些生动实践,不仅让榜样力量转化为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更以 “三种精神” 为纽带,串联起了产业升级、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为开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人才保障。
文旅头条通讯员 莫彦 李林霞 文
图 开远市总工会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