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昌宁:特殊教育多元化发展铺就成长之路

近年来,昌宁县创新构建“特校核心+融合教育+职业延伸”特殊教育发展模式,通过政策赋能、体系升级与社会协同三重路径,推动特殊教育从保障基本入学向优质均衡发展跨越,为特殊学生铺就融合发展的成长之路。目前,全县已形成覆盖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周期培养链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配套建设17类专业功能教室,并建立系列社会支持体系,构建起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本。

在政策保障层面,昌宁县严格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聚焦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2023年率先开设中餐烹饪、工艺美术职高班,创新“校企双元”培养机制,年职高在校生达30余人,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同时,持续加大经费保障,“十四五”期间,特教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递增,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9%,为80多名重度学生提供常态化送教上门服务,实现特殊儿童“应安置尽安置”。

在体系建设方面,昌宁县以功能室建设为载体,开设美工、烹饪、康复、多感官训练等17个专业教室,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音乐治疗等特色课程,形成“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全周期教育链条,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学前融合教育试点。此外,通过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年售出学生手工作品超千件,推动美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

在社会协同维度,昌宁县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特教及康复教师23人、心理健康教师1人、手语翻译教师47人,教师专业化水平逐年提升。同时,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机制,企业捐赠、志愿者服务实现常态化,学校年获社会捐赠10万元以上;通过“采茶实践”“酒店实训”“社区实践”等多元化活动,助力学生融入社会;“爱‘星’奶奶”等公益项目整合心理辅导、生活帮扶等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关爱网络。

文旅头条通讯员 段淑湘 文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杨燕婷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