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牟定县安乐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党建领航、文化润心、产业赋能、法治护航、生态共建”五大工程,打造多民族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文化融、治理优、生态美”的现代化乡村新画卷,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缩影。
党建领航聚合力,画出团结奋斗“同心圆”。通过“五长治县”(村长、河湖长、路长、林长、街长)工作机制,县、乡、村三级干部联动包保,推动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等惠民政策精准覆盖各族群众。曾经散居在六渡村委会深山里的69户他不的村群众,在党的帮扶下,搬进猫街集镇崭新民居,实现水电路网全配套,并分到田地保障生计,真正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党员先锋队带头推广肉牛养殖、工业辣椒种植等特色农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2024年,全乡肉牛养殖、工业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全乡13个村集体经济超740万元,反哺建成15公里产业路、8个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惠及各族群众1.3万余人。
文化润心强根基,共筑精神家园“石榴园”。牟定县安乐乡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多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依托“正月十五赶猫街”“三月会”等传统节庆,组织舞龙舞狮、左脚歌舞等民族文艺展演,年均举办活动十余场次,吸引各族群众超2万人参与,成为促进情感交融的重要平台。全乡13支业余文艺队中,既有传承国家级非遗“彝族左脚舞”的团队,也有融合多民族元素的创新表演队伍,通过歌舞传唱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此外,乡内建成民族文化展览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等公共空间,充分展示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精神打卡地”。全乡通过“传统节庆+非遗传承+阵地浸润”,各民族在文化互鉴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纽带。
产业赋能促共富,铺就乡村振兴“小康路”。牟定县安乐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绿色产业与民族特色经济协同发展。蒙恩村依托白马山资源,发展光伏发电、野生菌采摘等绿色产业,年均村集体收入超28万元,带动各族群众增收;海子冲村打造彝绣产业示范村,培训绣娘26人次,其中多人获评县级“彝绣能手”,产品远销省内外,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收益双赢。同时,乡党委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水稻、小黄瓜等规模化种植,2024年全乡大春粮食种植面积达2.47万亩,农机技术惠及1.2万群众,各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多渠道增收,共享现代化农业红利。
法治护航固根本,夯实和谐稳定“压舱石”。牟定县培育107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田间地头,累计化解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纠纷120余起,调成率达98%。猫街集镇法治文化长廊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图解、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漫画等特色内容,让法治理念融入日常。“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织密平安网络,连续8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连续多年保持群众安全感全省前列,为多民族共居提供稳定保障。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红袖标”巡逻、矛盾纠纷“首问调解”,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法治成为民族团结最坚实的保障。
生态共建美家园,同绘绿美乡村“新画卷”。从“生态美”到“生活美”,牟定县安乐乡各族群众携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130余个“微花园”“微果园”点缀村寨,12条民族特色景观带串联起青山绿水,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3个“省级绿美村庄”。春耕时节,各族农户组建“互助春耕队”,共享农机具200余台套;秋收时节,党员带头组建“金色护卫队”,帮助缺劳动力农户抢收粮食300余吨,田间地头洋溢着互助温情。
如今的牟定县安乐乡,各族群众在空间上共居、文化上共享、经济上共荣、社会上共治、心理上共融,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站在新起点,安乐乡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推动各民族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携手同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大地常开长盛,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李彦宏 文
牟定县安乐乡人民政府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