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城很多餐馆都在相互传递一个信息:桂花井尹静国养的鸡,肉质好、价格合理、服务特别周到,是地地道道的家养土鸡,很多食客甚至到餐馆都指名道姓要吃尹静国养的鸡。
双柏地域广阔,境内99%都是大山,所饲养的鸡基本上都是放山的本地土鸡,为何尹静国养的鸡会那样受欢迎?前不久,我专程去采访了他。
桂花井是双柏县妥甸镇的一个村委会,尹静国家在村委会所在地的桂花井村,离县城15公里,他的鸡养在离村3.5公里的自留山上,远离村庄和公路,四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仿佛世外桃源。
尹静国38岁,谈吐中给人一种农家子弟诚实厚道的成熟之感。通过交谈,让我了解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养出了众口称赞的道地放山土鸡,而且想法、眼界也不一般。
1986年12月1日,尹静国出生于桂花井村。从小,他就聪明伶俐,特别懂事。他的父亲从小生活艰辛,父母养育他们哥俩很不容易。2010年,14岁的尹静国初中未毕业就毅然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回家帮父母发展农业。
尹静国品学兼优,如果继续上学,高中毕业后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前程。老师留他,父母、同学劝他,可他没有犹疑。他看到父母大半生为了儿女在家乡的土地上苦苦拼搏,心里实在不忍,要回家帮助父母,承担家中长子的责任。
三年后,刚刚到考驾驶证年龄的尹静国取得了驾驶证,他决定要出去闯世界,从事长途运输工作,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闯,就是14年。
跑长途运输的日子,其艰辛程度自不必说。但凭着他的诚实肯干,尹静国成功了,每年收入不少于五、六万元,家中盖起了房子,弟弟成年后在外也有所成就,尹静国还在城里买了房,娶了漂亮能干的妻子,有了3个可爱的孩子。他把父母接到城里做大米生意,帮妻子带孩子,全家的日子过得舒舒坦坦。
自家的日子过好了,尹静国却从来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他每年春节都回老家去看望慰问乡亲,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桂花井村是一个大村子,全村60多户人家,370多人。在每年回村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他了解到村里产业单一,多少年来主要致富门路就只是靠栽种烤烟。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逐年压缩,村民经过多年辛苦,虽然基本摆脱了贫困,但还是没有完全走上致富之路,特别是一些失去劳动力的老弱病残者,经济仍然困难。
2024年5月,经过深思熟虑,尹静国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放弃他熟门熟路的运输工作,回家乡从事种养殖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回到家乡,尹静国从头做起,在自留山上建立了养殖基地,饲养能繁母猪6头、土鸡2000多只,同时,还承包规范化种植烤烟34亩,用作发展养殖业的经费支撑。
为了办好基地发展养殖业,尹静国倾心自学母猪和土鸡饲养及疾病预防知识,他所养的土鸡除了前3个月由厂家提供小鸡和标准饲料外,3个月后全部靠当地自配的农家饲料喂养,全过程放山饲养,完全达到纯生态土鸡的饲养标准。鸡达到出栏标准后,他又主动跟城里的一些餐馆联系,让顾客品尝道地的乡村土鸡味道,如有需要,不管远近都一律送货上门。仅仅一年的时间,尹静国所养的道地乡村土鸡就倍受好评,名声大振。
在发展种养殖业的过程中,尹静国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用工多是找村里劳动力弱、没有发展门路的村民,除了供一日三餐以外,工钱每天按当地最高的120元给,实行当天支付。
目前,尹静国的养殖虽然还没有达到带动村里人目的,但他让村民思想上有了触动,不少村民主动到他的基地参观学习,询问养殖技术,不少村民通过在他的基地做工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眼界。
文旅头条通讯员 苏轼冰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