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20天超长待机!楚雄太阳历文化园大型展销会将成火把节消费新热点

“从7月17日到8月5日,整整20天,游客看完祭火大典转身就能来逛展,本地市民饭后散步也能来淘货。”7月7日,记者在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看到,大型商品展销会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会展活动招商负责人高风正带着团队勘察场地,“目前展位规划、商户筛选都已完成,就等火把节前夕开门迎客了。”

时间“踩点”火把节,核心区位占尽先机

“选在太阳历文化园的指定停车场办展,就是看中这里是火把节的‘心脏’。”高风指着园区地图向记者介绍,展销会启动日(7月17日)恰是“火火欢歌”祭火大典(7月18日-20日)的前一天,闭展日(8月5日)则覆盖了节后旅游余热期,“每天19:30到22:30,祭火仪式、万人左脚舞等核心活动一结束,数万游客从主会场出来,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到展销会,这种‘文化体验+消费场景’的无缝衔接,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销会场地紧邻园区主入口,与圣火台、太阳广场等活动核心区形成环形动线。“去年火把节,光是太阳历文化园单日人流量就超3万,今年有了展销会,相当于给游客多了一个‘必到打卡点’。”楚雄高新区太阳历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作为组委会授权的官方配套活动,展销会与祭火大典共享安保、交通等保障资源,“从审批到运营都合规规范,商户和游客都能放心。”

3大特色展区,装满“楚雄味道”充满“彝乡风情”

“不是普通的商品集会,而是要让游客带走‘楚雄记忆’。”在招商名录上,记者发现展位中,本地商户占比超50%。高风拿起一件彝族刺绣挂件说:“像这样融入火把节元素、《彝彩霓裳》服饰秀灵感的文创产品,在文创非遗区有近50家商户,都是实打实的手艺人。”


据介绍,展销会按品类划分三大特色展区:农特产品区聚集了楚雄10县(市)的“土宝贝”,从南华野生菌、姚安山药到元谋果蔬,不少展位还会现场演示火腿腌制、蜂蜜过滤等传统工艺;非遗文创区邀请了10位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驻场,彝族银器锻造、土布染织等技艺将现场展演,游客可亲手体验制作;特色美食区中,彝家美食羊汤锅、烤全羊、烤乳猪等传统风味,搭配《彝族敬酒歌》互动体验,让游客共赴味觉与听觉双重“盛宴”。

“我们筛掉了不少同质化商品,就是想突出‘楚雄独有’。”高风告诉记者,已有来自昆明、攀枝花的商户主动申请入驻,“他们看中的就是火把节的流量和楚雄的特色IP。”

商户翘首以盼,市民期待值拉满

“去年在火把节外围摆过摊,一天卖了平时半个月的量,今年进核心区,肯定更火!”正在备货的楚雄市子午镇农特产品商户王翠英,已经打包好了200斤野生蜂蜜和300袋核桃,“特意设计了火把造型的包装,游客带着走,也是个念想。”

在园区散步的市民张阿姨得知展销会消息后,立刻约了老姐妹:“祭火大典看完,就来这儿淘点非遗小物件,再买点新鲜菌子,想想都热闹。”据了解,展销会期间将举办的“每日一非遗”展演、“楚雄好物”评选等配套活动,将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参与体验。

随着火把节临近,这场扎根核心区、延续20天的展销会,正悄然成为楚雄“节日经济”的新亮点——在这里,文化与消费相遇,传统与现代交融,等待着八方宾客共赴一场装满“楚雄味道”的盛会。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李舒琪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