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武定小石桥村:民族团结聚合力 共绘乡村振兴图

乡村振兴的路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最坚实的根基。近日,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小石桥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组织18名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永仁县、元谋县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考察学习。这场跨越县域的“取经之路”,不仅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劳务输出增收等发展课题,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共识,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路前行。

考察首站,永仁县的多元发展图景让考察团成员深受触动。在永定镇麦拉村委会沃柑基地,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规模化种植的场景,生动诠释了“产业聚民”的团结力量;云龙村哲林芒果基地里,“汉族技术员带彝族老乡”“彝族农户帮傣族邻里”的互助模式,让“产业+就业”的增收路径更添民族团结的温度。而莲池乡查利么“幸福里”社区,不同民族群众在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下安居乐业,方山诸葛营村各民族携手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的实践,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只有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转赴元谋县,考察团在发展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元马镇甘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多民族群众共居共乐,社区治理中“大家事大家议”的协商机制,让“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愈发浓厚;种业园区里,各民族技术人员协作攻关现代农业技术,用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印证了“团结出生产力”的道理。考察途中,元谋人博物馆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存、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中各族群众支援革命的红色故事,更让大家在回望历史中坚定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纽带,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两天行程里,成员们边看边学、边议边悟,不仅记下了产业发展的“实招”,更读懂了“民族团结是发展前提”的深意。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考察所学转化为行动,在小石桥村的发展中,既借鉴先进产业模式,更传承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此次考察学习,既是一次发展经验的借鉴之路,更是一场民族团结的同心之路。正如考察团成员所言,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各民族携手前行的“集体奔跑”。武定县发窝乡小石桥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同增收、在环境改善中共受益、在文化交融里心更近,真正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张雁 王福明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