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规划先行、群众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产村融合”的思路,充分挖掘资源,广泛发动群众,探索形成“五个五”乡村建设模式,以法脿社区富家村等村庄为示范,因地制宜、全域推进村庄整治提升,着力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富美新乡村。
“五会”共商定方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乡情为纽带,村公职人员、镇村干部与群众共谋共商村庄发展之计。主要开好五个会:一是开好动员部署会,镇挂包联系工作组到村召开动员部署会,认真解读《法脿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明确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和任务,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二是开好党员大会,召集支部党员共同商议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对于建设过程中需要拆改的,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带头配合施工建设。三是开好乡贤会,组织在外公职人员、经商务工人员、乡贤召开返乡座谈会,动员乡贤捐资捐物献策,做好家内房屋庭院改造、户厕整改;四是开好中心户长会,各村组按10联户一网格中心户长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由中心户长带头商议村庄建设、污水治理、垃圾收处、投工投劳、日常保洁等事项,确定初步方案;五是开好群众会,对中心户长会议定的方案进行说明引导,吸纳意见建议进行完善后,以群众会议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牢基础。
“五事”齐抓建家园。以“干、净、美”为核心,通过党员、中心户、现有公职人员和经商人员家庭带头,发动群众做好五件事。一是治五堆,动员农户自行对房前屋后的柴草堆、粪堆、土堆、石堆、建筑垃圾堆进行清理,做到整齐整洁;二是管十乱,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泼乱贴、乱挂乱排进行整治,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是改厕污,按照公厕管理“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要求,动员农户自行改建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3530座,采取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一批、建设简易氧化设施处理一批、单家独户分散处理一批、接入城市管网处理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全镇237个村民小组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四是拆危旧,全面实施拆危拆违、拆旧拆临、拆旱拆残“六拆行动”,提升村容村貌;五是净四旁,组织村民自行对村旁、路旁、宅旁和边角地、空闲地进行清洁,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打造“六净五美一规范”的美丽庭院。
“五投”共建优环境。充分调动村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群众投一点、集体出一点、乡贤筹一点、政府兜一点”的方式,组织发动乡贤、群众积极投工、投资、投物、投地、投技,利用旧砖旧瓦、旧轮胎、老坛老罐栽花种树,就地取材打造村间小景观。充分发挥村内退休老师、在校大学生特长参与墙体板报、村牌制作,动员在外公职人员和乡贤能人带头,群众参与捐资筹款,用于建盖活动室,修建村内道路,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形成“绿树围村、花带围院、绿篱围庭、文化上墙”的绿美乡村新画卷。
“五制”发力管长远。以村规民约为核心,建立并严格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项制度”,一是“攻坚日”制度,把每个月10日、20日、30日定为全镇人居整治“专题日”,由村干部到村教着、领着、带着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二是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严格按照垃圾清运收费户均(150-200 元/年)或人均(3-5 元/月)的标准通过一事一议执行,实现收费率100%,用于本村垃圾收运处置;三是“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村共建”机制,建立1个镇级网格、13个村级网格、237个村民小组网格、343个基础网格,压实“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包保责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压实推进,达到了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综合整治的效果;四是“红黑榜”制度,实行“双月调度”,每两月开展人居环境实地考核、现场观摩、流动红黄旗评比,评出红板户、黑板户,红板村、黑板村,对做得好的村组授红旗、对做得差的授黄旗,形成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辅相成、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五是“门前六包”制度,负责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洁、秩序维护、公共设施、绿化美化、除“四害”、安全管理进行包保。
“五业”融合促振兴。一是壮大“两叶”产业,依托白竹山独特的海拔及气候,一方面流转土地发展连片种植烤烟,让一片片“金叶子”成为烟农发家致富的“红票子”,2025年种植烤烟11000亩,预计收购烟叶145万公斤,预计产值4800万元,户均收入4.9万元。另一方面,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四化”模式,加快茶资源整合,现发展茶园面积9400亩,“人均1亩茶叶示范镇”建设初显成效。二是发展“两花”产业,加强万寿菊“美丽产业”推广种植,构建“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2025年,全镇万寿菊种植5260亩,种植户1486户,预计产值2000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9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致富。利用油菜花的菜苔可吃、菜花可赏、秸秆可还田、菜籽可榨油,具有花用、菜用、油用、蜜用和肥用等多种价值,种植油菜花4370亩,预计每亩可实现产值2500到3000元。三是做强热作产业,推行“党支部+公司+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人参果、小黄瓜、西葫芦、芒果等热作产业,加强与农产品购销企业合作,构建以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做强产业发展文章,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四是抓好特色产业,推广“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黄精、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依托人工菌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人工菌种植,当地农户与园区通过就近务工、锯末、作物秸秆收购、种植技术推广、菌棒发放、菌菇回收、土地租赁等方式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五是抓特旅居产业,以李方村重点,新房子、上富家村为补充,完善周边旅居业态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同时通过闲置民房、土地、山林入股合作和租赁的方式,构建“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拉长产业链,促进乡村振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包瑜 文/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