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天地间仿佛被投入了一座无形的熔炉。这是夏季最后的节气,也是最炽烈的时节。古人云:“斗指丙为大暑”,此时太阳的锋芒直指大地,热浪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涌来,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息。
“暑”字本义即为炎热,而“大暑”二字则将这种炎热推向了极致。红河州作为北回归线上的“天然温室”,此刻更似被盛夏的热情紧紧拥住,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洒下,在青石板路上烙下斑驳的光影,连风都带着温热的触感,拂过脸颊时竟像裹着一层薄纱般黏腻。
大暑是酷热的代名词,却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见证。此刻在元阳哈尼梯田上,稻穗正攒着劲地灌浆,饱满的颗粒在阳光下努力生长;异龙湖的荷花顶着烈日绽放,或白、或红、或紫的花瓣衬着翠绿的荷叶,在暑气中舒展得愈发恣意;大围山深处更逢雨季盛时,山泉奔涌成瀑,雾气在林间游走,枯木吸足了水分长出了蘑菇……而此时,蒙自石榴、阳光玫瑰、脆皮李子、水蜜桃等应季水果也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走上集市,果皮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咬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喉咙流下,瞬间驱散了几分暑气。
古人在这时节讲究阴阳平衡养生之道,红河人也自有应对暑热的智慧。清晨或傍晚,在建水的老街巷弄里、蒙自南湖边、河口南溪河畔……总能看到摇着蒲扇散步的身影,偶尔三五成群地坐在老树下,聊着家常,任微风带来片刻凉爽。若是午后暑气正盛,人们便会躲进通风的老宅或是绿荫凉亭里,泡上一壶本地的薄荷茶或苦荞茶,茶汤清冽,带着草木的清香,慢慢啜饮间,烦躁的心绪也随之平复。饮食上,红河人深谙“清热祛湿”的道理,餐桌上少不了一碗清热解暑的荷叶粥,或是新鲜的凉拌折耳根和拍黄瓜,清爽可口;街边的小摊上,冰镇的木瓜水、米凉虾更是备受青睐,滑嫩的口感混着红糖的甜,一口下去,从头凉到脚,驱散了满身的燥热。
这便是红河州的大暑,在烈焰般的阳光下,生命以最热烈的姿态生长,人们以最从容的方式与暑热共处,于炙热中寻得一份独有的安宁与惬意。
文旅头条通讯员 康斌 文
云南红河发布 文旅新闻 都市时报 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