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武华 罗兴武 李铭 鞠强)近年来,弥渡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以 “七种理念” 为指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八项任务”,通过 “有机化、数字化、科技化、设施化” 四轮驱动,不断构建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弥城镇新城社区,100 多亩标准化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于去年建成投用的大棚,除了具备常规的保温、保湿等功能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配备的先进水肥一体化系统,让灌溉施肥迈入了精准化时代。
这套系统能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施肥规律,精准配制成肥液,然后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浇水施肥的精准化。和传统方式比起来,不仅大大节约了水和肥料,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产量。” 弥城镇新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慕冬梅自豪地介绍道。
去年,新城社区积极整合资源,组建了弥渡县悦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7 户农户踊跃入社,李艳春便是其中的一员。依托合作社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再加上合作社推行的 “五统一” 管理模式,她家 7.5 亩大棚里的黄瓜长势格外喜人,一根根嫩绿的黄瓜挂满枝头,生机勃勃。再过五六天,第二茬黄瓜就可以上市了,李艳春正忙着在大棚里进行整枝、打杈、落蔓等田间管理工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
“合作社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专业的技术指导,让我们种地种得既安心又放心。第一茬黄瓜从 3 月中旬摘到 6 月中旬,总共收获了 80 多吨,收入相当可观。” 李艳春笑着说,话语中满是满意与喜悦。
弥渡县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股股长茶枝雄表示,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的推广和应用,成效十分显著。它能够有效抵御自然风险,缓解季节对蔬菜种植的限制,保障了全年蔬菜的稳定供应。同时,推行精准管控水肥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残留,提升了蔬菜生产的稳定性、效率和品质,最终实现了 “稳供应、提效益、促升级” 的目标,为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弥渡县不仅注重设施建设与科技应用,还着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2023 年引进的弥渡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 363 亩的种植基地,主打水果青瓜、大粉番茄、高原糯茄等有机蔬菜。去年 11 月,该基地的 3 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有机认证,还取得了供港蔬菜备案资质,产品品质得到了高度认可。
“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坚决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转基因技术。目前,365 项检测加上 5 项重金属检测全部合格。” 该公司基地负责人张佩介绍说,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数据抓取分析各个生长环节的数据,借助总部控制中心和智慧农业系统来精准调控温光水肥,植保方面采用天敌防治的方式,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从各个环节保障产品质量。
近年来,弥渡县围绕以有机化、数字化、科技化、设施化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结合 “深度双绑” 联农带农模式的推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设施大棚 9800 余亩,引进企业 35 家,产品远销上海、广州、重庆等一线城市。去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71.59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1.32%,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对于未来的发展,茶枝雄表示,弥渡县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力度,持续培育壮大春沐源、自然之星、耘飞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推动设施化有机示范种植,加快生态种植技术集成、有机认证与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有机农业标杆。此外,还将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据赋能,构建智慧农业新生态,全面推广 “深度双绑” 联农带农模式,让更多群众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并且,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交流,加大对种子、基质等农业生产基本要素的研发和创新,以科技赋能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让 “四化” 引擎持续轰鸣,为弥渡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 张楠 实习生 卢格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