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孟连:洪灾无情人有情 民族团结显真情

近日,受天气影响,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自 7 月 27 日 20 时起,暴雨如注,引发城区内涝,全县多地陷入洪涝灾害困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这座向来以 “宾弄赛嗨”(意为 “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凝聚民心的边陲小城,在灾难面前迅速吹响集结号,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共渡难关,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昂动人的民族团结救灾赞歌。


据统计,全县受灾范围波及 6 个乡镇 30 个村(社区),1253 户共 4380 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5547 亩,大面积积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此次洪涝灾害来势汹汹,其中娜允镇、芒信镇等多个乡镇沦为重灾区。

娜允镇作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重要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镇内的娜允古镇更是我国仅存的傣族古城。然而,在这场无情的洪涝灾害中,娜允镇遭受重创,尤其是娜允镇景吭村芒中村民小组受灾尤为严重。放眼望去,整个村子仿佛被一片浑浊的汪洋浸泡着,30 户农户的房屋无一幸免,其中 26 户受灾严重。洪水褪去后,屋内淤泥堆积,家具东倒西歪,村外的道路被洪水冲得坑坑洼洼,多处路段被冲断。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当地各族群众没有慌乱,而是第一时间自发地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自救互救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我们傣族、拉祜族、佤族同胞要互相帮助,接到来芒中帮忙救灾的通知后,我们村的佤族、拉祜族党员群众纷纷响应,总共来了 20 多人。” 娜允镇洪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岩当说。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党员群众迅速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淤泥中摸索着,将被困的老人和孩子小心翼翼地转移到安全地带,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22个民族在这里世代共居、守望相助。"宾弄赛嗨"作为当地传承数百年的民族互助传统,就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各族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此次救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灾害当前的各族群众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同位于娜允镇的南雅村,在得知娜允镇景吭村芒中村民小组受灾情况后,也带着村民纷纷赶来支援。“这次暴雨,我们南雅村受灾不算严重,几处坍塌的道路,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群众积极自主抢修恢复。看到坝区的傣族寨子受灾严重,我们山区的‘赛嗨’睡不安心,今天我们村来了十多个党员群众帮芒中小组抬谷子、清淤泥。”南雅村委会副主任扎朵告诉记者。

话音刚落,扎朵便和村民们一起扛起沉重的谷子,一步步挪向安全地带,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救灾的决心。在他们的努力下,娜允镇景吭村芒中村民小组的受灾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佤族群众主动为受灾的拉祜族、傣族同胞清理淤泥;拉祜族村民帮佤族邻居修缮房屋;汉族志愿者协助发放救灾物资。各民族亲如一家,互帮互助,此次洪灾中,孟连县各族同胞生动诠释了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深刻内涵。

目前,孟连县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在这场与洪涝灾害的较量中,孟连县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文旅头条通讯员:段银娇、熊庆妮

孟连统战部、娜允镇 供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