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嗣峰石雕作品《苹安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近日,镇雄非遗传承人乔嗣峰创作的石雕作品《苹安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不仅标志着镇雄乌峰石雕这一非遗技艺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更让这项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的传统工艺走进了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乔嗣峰,名川、字嗣峰,自幼痴迷绘画。1992年,他拜入镇雄县文化馆祁勇老师门下,先研学泥塑,后为技艺传承与生计发展,深耕镇雄乌峰石雕领域。他全面掌握了浮雕、圆雕、阴刻、镂空雕等核心非遗技艺,熟练运用各类传统石雕工具,在工艺美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对技术的打磨,乔嗣峰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作品包括镇雄紫砂石壶、石头茶具,及自己发明的石头浮雕画和其它石雕作品等。出于对这门手艺的深沉热爱,在他手中,普通的石头总能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蜕变为兼具艺术价值与人文温度的作品。其创作精于细节雕琢,线条舒展流畅,造型雅致精巧,尽显精湛技艺与独特创造力。

乔嗣峰的石雕作品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内涵。他介绍道:“我们经常创作出以民俗文化、历史传说等元素的,如浮雕画云南风光建筑,雕塑以历史人物、民间故事为题材,还融入书法、国画及红色文化元素。这些作品既是乡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承载着云南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此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紫砂石《苹安壶》,其创作理念源于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作品以镇雄特有的紫砂石为原料,以“苹果”为造型灵感,壶身圆润饱满,恰似成熟的苹果;壶把形似向上萌发的新芽,暗含平安圆满的美好寓意。紫砂石材质古朴醇厚,经工匠精心雕琢,既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而苹果在文化中常被视为平安的象征,此壶旨在为使用者带来一份宁静与安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通过这把壶感受到温暖的祝福,品味紫砂艺术所蕴含的深厚人文情怀,成为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

受访者 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