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长坪山鸡枞菌仿生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解锁“林下旅居”新业态

在滇西北永胜县长坪山林下产业园的密林中,一朵朵鸡枞菌正从模拟自然生态的“白蚁菌圃”中破土而出。在这里,科技与自然达成奇妙融合——丽江林杰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鸡枞菌仿生培育技术不仅让“菌中之王”鸡枞菌实现规模化量产,更以“林菌共生”模式催生出集生态农业、森林康养、研学旅居于一体的绿色经济新样板。

鸡枞菌仿生培育技术:破解“菌王”密码的生态智慧

在长坪山的森林中,黑翅土白蚁在腐殖层中忙碌穿梭,它们啃食枯木与秸秆构筑的菌圃,正是鸡枞菌生长的天然温床。“我们花了5年时间‘复制’这种共生关系。”丽江林杰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才向记者展示正在冒头的鸡枞菌。通过精准调控白蚁种群与菌丝配比,团队成功实现亩产50-60公斤的稳定产出,且菌圃可持续利用40年以上,口感与野生菌无异。

这一技术突破背后,是永胜县立足生态优势,创新提出“藏菌于林”发展理念,探索实践“园区化、景区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四化”发展模式,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四通”,配备了完善的管护与服务设施“两有”,为旅居业态铺就了基础。

链式发展:从“绿饭碗”到“金链条”

栽培废料转化为有机肥,旱季灌溉系统滋养林木,林下可燃物清理同步降低火灾风险。目前,长坪山5201亩仿生种植区已形成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循环经济。

仿生种植只是永胜林下经济的起点。在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源公司的车间里,鸡枞菌、松露等菌菇经深加工后贴上“澜沧味”品牌,远销38个国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技术推广至千家万户,让2.8万户农户捧上了“绿饭碗”,农户参与种植后,收入显著提高。据悉,2024年,实现户均增收2.06万元,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5.77亿元。


菌旅融合:开启森林旅居的“五感体验”

“这里的自然环境比较好,土地湿润,适合野生菌的生长。这里的野生菌人工种植花了一番心思,为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我是专门来学习考察的,今天看到那三坛鸡枞,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那么好的鸡枞,感到很亲切、也很惊讶。以前我们去山上找都找不到,今天一来,在路边就看见了,真是太高兴了。”来自四川凉山州的游客唐先生说。    

李俊才告诉记者:“从去年的情况来看,通过媒体等各方面的宣传推介,吸引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一些客人,来得最远的是山西太原,开车两千多公里来到我们这里。随着基地鸡枞出得越来越多,客人络绎不绝,现在每天接(入园采摘)电话都接不过来,有广东韶关的,广西的。从今年鸡枞采收旺季以来,吸引了更多外地客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的两位教授也是闻名来到我们基地,还有四川、贵州的游客每天都在预约。因为我们的鸡枞数量有限,每天只能按批次地过来(采摘体验)”。

产业链的延伸更激活了沉睡的森林资源,围绕鸡枞菌仿生培育产业,开发了采摘体验、基地露营、菌菇研学、农家宴等文旅项目。依托千亩仿生种植基地,吸引了游客参与菌种制作、林下采摘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业蓬勃发展。  

随着“园区景区化”建设推进,长坪山正变身立体式旅居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 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