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第二十届群星奖入围终评作品和团队名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作品共有5部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全国决赛:器乐合奏《响到一起来》、群舞《云上梯田》、布依八音《回家》、广场舞《弹起弦子跳脚来》、群众合唱《垦春泥》《丰收乐作》。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而设立的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群星奖云南入围实现新突破,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民族特色更为突出,充分展现了云南群众文化创作的活力和创新成果。这些优秀作品的涌现,是云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激发基层文化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云南省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活力四射。从滇西北的巍巍雪山到滇南的红河热谷,从繁华都市的中心广场到边远山乡的农家小院,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山水、联通城乡,源源不断直达基层一线。一场场浸润乡土气息、凝聚百姓热情、弘扬时代新风的文化盛宴遍布云岭大地。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各民族非遗传承人、乡村文艺骨干自信地登上舞台中央,成为闪耀的主角。他们以自信昂扬的奋进姿态,深情讲述着红土高原的七彩故事,传递着云岭大地的奋进号角!
入围终评作品生动阐释了
云南的民族风情和人文风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红河州2个入围节目的精彩瞬间
群舞
《云上梯田》
以哈尼梯田“四素同构”(森林、村庄、梯田、水系)的千年智慧为主要创作元素,以四季生产场景的变换为背景,呈现了勤劳的哈尼人民在云上梯田里春播、鱼戏、秋收的喜悦故事,展现了哈尼族长者与子孙对唱、踩田埂、薅草、打谷等场景,通过舞台艺术语言讲述了红河哈尼梯田千年的农耕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该舞蹈以优美的舞姿,细腻地描绘了红河哈尼梯田那如梦如幻的壮丽景色。舞者们通过灵动的肢体语言,模仿梯田的线条、云雾的飘动以及农民们在梯田劳作的身影,将梯田文化的深厚内涵与舞蹈艺术紧密结合。舞蹈动作刚柔并济,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又体现了哈尼族人民勤劳善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风貌,深情讴歌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哈尼人民的勤劳勇敢,展现了红河儿女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景象。
演出单位:红河州文化馆、红河县文化馆、石屏县文化馆、个旧市锡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弥勒市文化馆、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金平县文化馆、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州红河雪梅舞蹈培训中心
群众合唱
《垦春泥》《丰收乐作》
歌曲《垦春泥》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代)。歌曲以湖南花鼓戏的调式为基础,通过描写军民合作、共同垦荒春泥的劳动场景,生动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团结抗战的精神。歌词中“垦春泥”既是对劳动场景的写实,也隐喻着通过集体努力克服困难、孕育希望的深刻内涵。
歌曲《丰收乐作》是哈尼族、彝族共有的集歌舞乐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沙拉托乡哈尼族国活支系的乐作舞音乐为主要创作母语,同时融入了彝族尼苏乐作音乐及花腰彝的民间音乐创作而成的一首混声合唱歌曲,充分展现了哈尼族、彝族的音乐个性及语言特征,表达了红河人民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和挚爱。
演出单位:红河州文化馆、红河州梯田谷雨合唱团、开远市文化馆、屏边县文化和旅游局、建水县文化馆、石屏县文化馆、蒙自市文化馆、弥勒市文化馆
来源 云南公共文化云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