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生灵——罗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在昆明启幕

8月9日下午,《泥火生灵——罗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为春城的初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艺术亮色。此次展览由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共同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协办,涵窑陶艺工作室承办。


近年来,云南陶瓷艺术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以多元民族文化为灵魂,将云南的山水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巧妙融入创作之中。通过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等独特工艺,赋予器物以自然质朴之美。云南本土以及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以陶为媒介,传承云南陶瓷千年窑火,结合现代审美开发茶器、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生活美学的深度融合。这也使得云南陶瓷的声誉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走进云南。

罗瑾便是其中一位在云南举办陶瓷展的艺术家。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创作展现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生命力。她表示,云南陶瓷艺术作品在业内享有盛誉,云南是陶瓷艺术作品生长的沃土,在云南这片陶瓷热土上举办陶瓷艺术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次参展的48件作品,均以哲思重塑泥性,在景德镇传统瓷泥与纸浆泥的碰撞中,打破了“陶与纸”的材质界限,让《状态》系列作品如蝉翼初蜕,轻盈中却暗含筋骨,以火焰唤醒生灵,在窑变的不确定性中捕捉永恒的呼吸,使冰冷的陶土升华为有温度的生命体。她还说,这些作品都是她从事陶瓷艺术教育的升华,每一件采用不同陶瓷材质、不同陶瓷窑口釉色、不同烧成方式的陶瓷艺术作品,都是她用泥土在当下语境中的灵魂重塑,是火焰以先锋姿态对未来的叩问。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表示,罗瑾是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的艺术家,此次展出作品创新延续文脉,既不拘泥于传统符号,也不盲从现代形式,而是在泥火交融中,构建起既承载文化记忆又面向未来的艺术语言,对于云南陶瓷艺术提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据云南民族博物馆陈展部主任盛亮介绍,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土壤,此次罗瑾作品展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与云南本土陶瓷文化的相遇,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结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邓斌 文图责编 童文文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