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严选!柴璐、张馨予、“水哥”王昱珩为了蒙自这场花事而来

柴璐、张馨予、“水哥”王昱珩

与央视一套《花开中国》栏目组

一同“空降”蒙自

为了蒙自的一场花事而忙

此次《花开中国》栏目组的到来

也为蒙自的万寿菊

引来了一波“流量”

不少网友表示

央视严选的万寿菊

太出片啦!

这央视严选的万寿菊

必然随手一拍都能出片

可它除了高调的颜值

在蒙自

还是真真正正的“致富花”

近年来

蒙自市以万寿菊产业为笔

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

助农增收机制为墨

用一片片金灿灿的万寿菊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蒙自大地上

绽放出共富的华彩

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集体强

和财税增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8月,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蒙自未感秋凉,却已因漫山金黄的万寿菊满溢丰收的喜悦。在冷泉镇,数十名花农手法娴熟,在花田间来回穿梭,金黄的花朵很快堆满了箩筐。大家齐心协力,一筐又一筐地将万寿菊装车,欢声笑语在花田中回荡,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种了30亩万寿菊,亩产在3吨左右,今年的价格是1.2元/公斤,每亩大概能有3600元的收入,政府和我们签了保底协议,收完最后一朵花,不让农户操心。”种植户王红兵说。


在蒙自,并非只有冷泉镇种植万寿菊时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而是全市都采用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种好一朵花,博得满堂彩”。蒙自以万寿菊产业发展为“小切口”,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大突破”。

“2025年蒙自市种植万寿菊15.1万亩,预计今年鲜花收购量可达45万吨,鲜花产值突破5.4亿元。万寿菊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蒙自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机械管理科科长全锋说。


蒙自市将保障农户收益作为核心,推行每公斤1.2元保底收购价政策,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种植热情高涨。村集体也积极融入产业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以建设、管理菊花收储池等基础设施入股,每收购一吨鲜花可获30元分红,破解了“空壳”困境,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龙头企业更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立达尔、元丰生物等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与培育,推动产业从田间迈向车间,实现粗精加工飞跃。企业专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提取高价值产品,远销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稳定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冷泉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种植的万寿菊颗粒含叶黄素28克/公斤。立足于这个优势,我们引进了三家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在冷泉种植了万寿菊2.5万亩,实现产值8000万元。”蒙自市冷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跃庭说。


据了解,为解决农户种植启动资金短缺难题,蒙自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发力,携手建行、农商行推出“万寿菊贷”“金菊惠农贷”。2025年已为1211户种植户发放贷款8823万元,其中“万寿菊贷” 惠及28户共69万元,“金菊惠农贷”覆盖1183户达8754万元,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与此同时,政府则通过科学规划、准入引导和有效监管,破解“花少抢花、花多拒收”及“小散乱”问题。重点培育立达尔、元丰等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与抗风险能力,构建良性竞争市场生态,为万寿菊产业长期繁荣铺就坚实道路。


企业拓市场强加工,村集体活资源增收益,农户靠订单稳增收,政府优环境强保障,金融解难题助发展。蒙自以紧密型利益联结为核心,融合多方要素、强化政府引导,走出特色产业振兴路。这一“蒙自方案”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未来

蒙自将持续深耕万寿菊产业

让这朵“富民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绽放更绚丽的“共富”光彩


明星同款花海打卡点

📍冷泉镇兴隆村委会西牛北花海(兴隆村附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其中最美的色彩莫过于金黄色

在蒙自市冷泉镇

金黄色的花海正悄然成为

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蒙自市西北勒乡大丫口观景台

蒙自市西北勒乡

万寿菊已相继绽放

成片的花朵一浪接一浪

把山坡田野变成了金色海洋


📍蒙自市鸣鹫镇

蒙自市鸣鹫镇

金灿灿的万寿菊肆意绽放

绵延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蒙自市芷村镇

蒙自市芷村镇

漫山遍野的万寿菊竞相绽放

为绿意盎然的大地披上了“黄金甲”

山风吹拂

金黄花海随风摇曳

来源 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