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厕所又脏又臭,夏天蚊蝇满天飞,现在改了新厕所,干净又方便,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走进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委会各莫村,彝族村民李大姐指着自家亮堂的卫生厕所,笑意写满脸庞。这个曾经全村186户仅16户有卫生厕所的彝族村寨,如今已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这正是双柏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其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小事”,创新推行“10个结合”工作法,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截至2025年5月,全县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2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超83%,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显著改善,农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小厕所”真正实现了人居环境、生活品质、文明素养的“大变革”。
政府引导“搭台子”,农民主体“唱主角”,内生动力全面激活。“要我改”变“我要改”,关键在唤醒群众主动性。双柏县既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标准制定的“导航”作用,更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印发《农村改厕“明白纸”》、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把改厕的好处讲透、补助标准说清。
各莫村的转变颇具代表性。起初,不少村民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没必要折腾”,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一次次上门,算清“健康账”“环境账”,还组织村民去示范村参观。看着别人家干净整洁的厕所,村民们动了心,短短几年,全村186户全部完成改造。2021年以来,全县8200余座卫生户厕、30座卫生公厕的改造,正是这种“政府拉一把、群众往前冲”模式的成果。
全面摸排“底数清”,动态管理“问题明”,整改落实精准高效。“厕所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问题在哪里,排查要见底。”双柏县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拉网式厕所现状普查,建立“一厕一档”动态数据库,将每座厕所的类型、状况、问题录入信息平台,实现“村村入、户户到、项项核”。
大庄镇大庄社区书记汤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辖区内问题厕所的整改情况:“张大爷家厕所化粪池渗漏,已联系工匠维修;李大哥家冲水箱故障,本周内更换……”像这样的常态化排查,全县已集中开展4轮,3380座问题厕所得到精准整改,确保“发现一个、解决一个”。
规划先行“一盘棋”,统筹布局“一体化”,整治格局系统科学。厕所革命不是孤立工程,需融入乡村发展大蓝图。双柏县科学编制改厕专项规划,将其与污水处理、危房改造、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串珠成链”。
妥甸镇九石村委会临近饮用水水源地,村里专门召开群众会,明确要求改厕后粪水必须接入污水管网处理,既保障了饮水安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全县优先推进城郊接合部、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改厕,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让资源利用更高效,人居环境整治更系统。
因地制宜“选模式”,分类施策“解难题”,多元需求精准满足。双柏县地形多样、气候差异大,改厕不搞“一刀切”。立足实际,该县推出水冲三格式、沼气化粪池水冲、免水冲卫生旱厕三种模式,让不同条件的村庄都能找到适合的方案。
妥甸镇小村社区瓦玻璃村常年缺水,县农业农村局引进免水冲卫生旱厕,不仅解决了村民如厕难题,还建成楚雄州首个免水冲示范村,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此外,全县4200余座废弃沼气池被改造成厕所化粪池,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一举多得。
质量管控“严把关”,标准规范“贯全程”,建厕品质有保障。“改厕所不是搭棚子,必须实打实、过得硬。”双柏县制定本地化技术规范,组建“农村改厕技术专家服务队”,每年为每个乡镇至少开展1期培训,每个行政村培育2名以上技术指导员,从源头上保障施工质量。
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检查厕具质量,验收环节实行“行政村初验+乡镇全面验收+县级抽查验收”三级把关,确保“改一座、成一座、管用一座”。2021年以来,全县开展技术培训104场次,培训指导员220名,进行12次市场检查,保障厕具质量。
资金保障“多元筹”,奖补激励“撬活力”,投入渠道持续拓宽。钱从哪里来?双柏县构建“中央奖补+地方配套+农户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让改厕有资金有保障。2021年以来,中央和省州专项资金1166.3万元、旅游公厕资金480万元相继到位,县级对达标户厕补助1000元,撬动群众自筹2800余万元,8200户家庭圆了“卫生厕所梦”,30座农村公厕、12座旅游公厕也顺利建成。
示范引领“树标杆”,整村推进“扩成效”,辐射带动效应凸显。“看有样板、学有标杆”,双柏县通过打造示范乡、示范村,让改厕工作有了“参照物”。妥甸镇丫口村委会作为整村推进试点,改造卫生厕所239座,普及率达95%,2024年获评“全国文明村”,成为周边村庄学习的榜样。
该县还推广“首厕过关制”,要求技术指导员“服务上门”,确保每户都能掌握改厕要点。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31个整村推进示范行政村、120个人居环境卫生户厕全覆盖示范村组,2个免水冲旱厕示范村组,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提升”的良好态势。
长效管护“不松劲”,粪污利用“变资源”,生态循环良性运转。“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双柏县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运维体系,明确粪污清掏、设施维修责任,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及时解决尾水直排、清掏不及时等问题。
在资源化利用上,厕所化粪池尾水接入村庄污水管网,经处理后作为粪肥还田还林,变“废”为“宝”。2024年,全县投入1400余万元治理生活污水,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300余万元,实现农村厕所尾水100%“厕污同治”和资源化利用,走出一条生态循环之路。
宣传动员“入人心”,群众参与“聚合力”,共建共治氛围浓厚。“改厕不仅是改设施,更是改观念。”双柏县把宣传贯穿始终,县农业农村局制作的“改厕明白纸”微信点击量达1.9万次,各乡镇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群众会,把政策、技术送到群众身边。
同时,将厕所管护纳入村规民约,作为评比活动参考标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今,主动改厕、自觉护厕已成为双柏县农民的新共识,共建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双柏县以“10个结合”为抓手,让农村厕所革命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如今的双柏乡村,厕所干净了、环境整洁了、村民舒心了,“小厕所”里的民生温度,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
双柏县融媒体中心 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