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暑气消。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标志着炎夏渐退,红河州各地步入凉爽宜人的初秋。这个满载收获与希望的时节,红河大地稻浪翻涌、瓜果盈香,各族群众以独特方式迎接丰收,共赴这场与秋的约定。
元阳哈尼梯田上,层层叠叠的稻穗已逐步染成金黄,在风中摇曳出丰收的韵律。哈尼族群众舂新米、摆长街宴等传统活动将依次上演。蒙自万亩石榴园内,饱满的红石榴在阳光下泛着喜庆光泽,预示着销售热潮即将到来。弥勒、建水的葡萄庄园里,“阳光玫瑰”缀满藤蔓,游客亲手摘下清甜果实,同时也是秋日独有的惬意与满足。
古时处暑,农人会将新收五谷献予天子,天子尝新后祭祀祖庙,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祭祖迎秋的传统文化在红河州依然有所体现,处暑前后恰逢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红河各族群众捧出刚收获的谷物、瓜果祭供先祖,在袅袅香火中传递对过往的追思,更寄托着对丰收的期盼。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这句老话在红河州建水曲江镇尤为鲜活。此时的曲江鸭子最是肥美,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白切鸭、柠檬鸭、烤鸭等五花八门的做法里,藏着当地人应对秋燥的生活智慧,也吃出了秋日里的烟火温情。
处暑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候。此时的红河人也会选择到个旧泡温润的温泉,让暖意驱散初秋微凉;去屏边投身森林徒步,在负氧离子中感受“秋日养肺”的舒畅,每一口呼吸都满是自然的馈赠……
时节流转间,红河州的昼夜温差悄然拉大,短时阵雨时常来访,大家应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早晚寒凉引发感冒;出行时随身携带雨具,应对突如其来的降雨;农户则需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抢晴收晒作物,做好田间排水,才能在渐浓的秋意中,既顺应时节变化保障身体健康,也守护好丰收的成果。
文旅头条通讯员 康斌 文
图 红河州总工会 红河文旅
海报设计 郭磊锡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