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语境与文化寻根意识深度交织的当代中国画坛,艺术家们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时代命题:如何在保持文化根性的同时,实现创作语言的现代性转换。云南画家李忠良通过四十年的艺术探索,以其独特的创作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范本。他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对云南红土高原的深情礼赞,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山水画技法与美学精神的双重革新,深刻揭示了"地方性知识"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获得普遍性的现代艺术价值,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路径和理论启示。

一、艺术历程:从乡土启蒙到风格自觉的淬炼
李忠良的艺术道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都为其艺术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养分和深层的文化积淀。
(一)乡土启蒙与文化基因的奠定
李忠良的创作之源深植于玉溪峨山的红土地,这片炽热的土地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其精神与美学的原乡。母亲的剪纸艺术作为最早的美学启蒙,以其质朴的民间艺术形态,赋予其作品一种超越学院规范的生动性和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少年时期用木炭在灶台墙面摹写山石的经历,这种看似原始的创作行为,实则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直接体验",是心灵与自然最为本真的对话。这种早期的艺术体验为其日后创作奠定了两个重要基础:一是建立了与土地的血脉联结,形成了深厚的乡土情结;二是形成了"直接面对自然"的创作方法论,这种方法的独特性在于其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直接交融,而非简单的观察与再现。
(二)专业训练与生活淬炼的辩证统一
云南艺术学院的专业教育为其提供了系统的造型训练,但真正塑造其艺术特质的,是其后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曾经的职业培养了他观察社会的敏锐度和对人性深度的理解;而经营玻璃雕画公司的经历,则是一场严酷的“入世修炼”,这一阶段的大量图案设计工作,无形中锤炼了他对形式语言的高度概括能力和对工艺极致性的追求。这种“设计思维”与“工艺精神”的潜移默化,使其日后的山水创作在奔放的写意表达中蕴含着严谨的构成感,形成了一种“雕琢下的写意”的独特张力,这种张力既体现了传统的笔墨精神,又具有现代的构成意识。
(三)返璞归真与风格主体的自觉
1999年放弃商业专注于艺术创作,标志着其艺术生命的真正觉醒。这一转变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抉择和艺术上的“悟道”。他重返云南山野,采用一种现象学式的“回到事物本身”的观看方式,将自身完全融入自然,去倾听山的呼吸,触摸石的纹理,感悟自然的生命律动。这种创作态度的根本转变,使其实现了从“描绘山水”到“为山水立传”的主体性飞跃,绘画行为本身成为一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修行,这种修行既是个人的艺术探索,也是对传统山水画精神的当代诠释。

二、理论建构与技法革新
李忠良的艺术创新,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其创建的“筋血皴"法,这一技法的产生源于深刻的艺术思考与哲学观照,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的独到把握。
(一)“筋血皴”的创造逻辑与技法体系
传统山水画的皴法体系(披麻皴、斧劈皴等)主要基于对中原、江南山石的审美提炼,在面对云南高原独特的地质特征时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李忠良的革新始于对自然的重新发现和深刻理解,他提出“山是水的骨,水是山的魂,雾是山的灵,石纹是山的筋血”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将山石彻底生命化、人格化,石纹被视为大山的血脉与神经网络,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征,这种观念不仅是对自然的形式把握,更是对自然本质的深刻洞见。
基于这一理念,“筋血皴”法通过“搓、擦、拉、穿、拖”等多技法融合,运用特制的秃笔,以强大的腕力在宣纸上“刻”出山石的肌理。这种笔法超越了传统的“晕染”与“勾勒”,形成了一种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书写”与金石般的“雕琢”的结合,既保持了传统笔墨的书写性,又赋予了画面强烈的雕塑感和物质性。其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与材料的对话,充满了仪式性和力量感,这种创作状态体现了艺术家与材料的深度交融和精神对话。
(二)美学意义的范式突破
“筋血皴”不仅是一种新技法,更是一种新美学风格的建立,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画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向。它在元明清以来文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粗犷、炽热的表现风格。这种转变使山水画从文人书斋的退隐式理想山水,转变为具有震撼力的自然本身的呈现,这种美学风格与云南红土地的地域性格形成高度同构,完成了从地理特征到绘画语言,再到精神风格的两次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不仅是对地域特色的表现,更是对地域精神的升华和重构。
(三)哲学层面的深化
从哲学层面看,“筋血皴”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艺术家将自身融入自然,不是简单地摹写自然,而是参与自然的生命进程,与自然进行深度的精神和情感交流。画笔成为身体的延伸,笔墨的运动成为身体与自然对话的痕迹,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传统的现代转换和创新发展。

三、案例深读:《云南奇峰》与《晨露》中的艺术哲学
(一)《云南奇峰》:“筋血皴”的雄浑史诗
这幅作品是“筋血皴”法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李忠良艺术创作的高度成就。画面构图极具张力和动感,山峰仿佛从大地深处勃然隆起,具有地质构造般的巨大能量和视觉冲击力。艺术家通过"筋血皴"法将石纹表现得如血脉贲张,使山体呈现出沸腾的原始生命力和自然伟力,这种表现既是对自然形态的把握,更是对自然精神的诠释。
在色彩运用上,他大胆突破传统范式,采用浓郁、饱和的表现性色彩(朱红、赭石、明黄),来表现红土高原在强烈日照下的绚丽与沧桑。这种色彩处理方式既源于对自然的高度概括,又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实现了个体体验与自然特征的完美统一,这种统一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精神和情感层面。
画面整体气象雄浑磅礡,却又因对细节肌理的极致刻画而显得精微至极,形成“至大”与“至细”的辩证统一。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审美理想,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对形式语言的高度掌控力和对艺术表现的深刻理解。
(二)《晨露》:刚柔并济的东方哲思
李忠良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可,其作品的市场表现和专业认可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2014年7月,其作品《锦绣江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以260万港币成交,《山色》以40万价格成交,显示出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和收藏界对其作品的强烈需求。2018年7月,其作品《晨露》正式入选“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国—吉尔吉斯文化交流项目,被作为国礼收藏,这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高度认可。此后,李忠良作为艺术家代表国家出席“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吉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风采。
2024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李忠良为研究员,这是对李忠良艺术成就和学术价值的最高认可,也体现了专业机构对其艺术贡献的高度肯定。
可喜的是,作为代表国礼的《晨露》画作,展现了李忠良艺术体系的另一面,这幅画作反映了其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幅作品在延续“筋血皴”表现力度的同时,通过“喷洒清水”等创新技巧,营造出云雾氤氲、露气浸润的滋润之感,这种处理既保持了画面的力度,又增添了画面的韵味和层次。画面中,坚硬的岩石与流动的云雾形成强烈对比,完美诠释了“山是骨,雾是灵,水是魂”的理念,这种刚柔并济的处理方式,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哲学表达,体现了东方文化中"阴阳相生"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作品证明,李忠良的艺术虽根植于云南,却能够上升为表现普遍性东方哲思的视觉语言,具备国际文化对话的能力和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其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地域特色的表现,更是对东方哲学和美学精神的当代诠释,这种诠释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启示。

四、文化价值:在地性的超越与当代性启示
(一)在地性的深度开掘与超越
李忠良的艺术实践表明,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深刻理解。他从未离开云南的红土高原,却通过对地域特征的极致深入和深刻把握,获得了普遍性的现代意义和艺术价值。这种“越地域越世界”的创作路径,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说明只有深入地方,才能超越地方,只有立足传统,才能创新传统。
(二)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
李忠良绘画使用的“筋血皴”法,是其对中国画笔墨程式的一次成功突围和创造性转化。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以其强烈的个人体验和时代感受刷新了传统的面貌,赋予古老皴法以新的生命和当代意义。这种创新模式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可行的路径。
(三)创作方法的当代意义
李忠良的艺术道路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有价值的创新需要深扎传统根基,重返生活现场,最终通过个人的悟性与苦修,完成从“法古”到“法自然”,再到“法心”的跃迁和升华。这种创作方法论在当今过度强调概念化和观念化的艺术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艺术创新不能脱离传统和生活,不能忽视个人的体验和修养,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和源泉。
(四)生态美学的当代价值
李忠良绘画艺术中体现的鲜明的“天人合一”观念,与当代生态美学思想高度契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表达,不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生态意识和文化担当,它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资源。

五、结语
李忠良先生通过四十年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建构起一个既磅礴厚重又清新透亮的精神家园和艺术世界。他的艺术实践成功地实现了深度的在地性及其超越,为解决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方案和成功的范例。
他的创作表明,最民族的,最地方的,当其达到精神的极致与语言的纯粹时,恰恰可以成为最现代的,最世界的,这是一种文化的自信,也是一种艺术的智慧。
李忠良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格语言,更在于他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可能的艺术创新之路:回到生活的现场,深入文化的根脉,以个体的真实体验刷新传统,最终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艺术语言。这种创作理念和实践,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李忠良其艺术生命与价值,必将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愈发彰显其深度与光彩,为中国画的现代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获,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学习。

文旅头条通讯员 黄懿陆 文/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