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廷 《长焦下清晨的普者黑村》
邓喜平 《迪庆多娇》
许云杉 《东张西望》
严世奋 《鸥鸟之家》
杨勇 《渔歌唱晚》
普者黑的山水村落,宛如镶嵌在滇南大地的生态明珠,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青瓦白墙错落于山水之间,形成 “山 、水 、田 、居” 的有机生态系统。在这里,人与自然的互动遵循着古老的生态伦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们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延续着诗意栖居的生活范式。
高山杜鹃绽放在雪峰翠岭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成果。这些对生态环境极为敏感的高山精灵,在云南高海拔生态系统中肆意生长,见证着云南作为 “动植物王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坚守与成效,每一朵绽放都诉说着生态守护的力量,彰显着生态本底为生物群落托举的希望 。
犀鸟栖息枝头,聚焦生态保护的 “微观战果”。这些珍稀物种的悠然姿态,印证云南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实效——当栖息地完整、生态链稳固,野性生灵回归成为常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为鸟类振翅、万物竞生的鲜活场景,彰显生态保护对维护自然平衡的关键价值。
渔排上,鸥鸟翔集、鱼虾游弋,勾勒出云南生态与渔业人文协同共生的美妙图景。云南以滇池生态红线为纲,守护生态屏障,让生态系统持续迸发活力。
湖畔暮色中,渔舟唱晚的剪影,诉说着生态伦理与人文传承的交融。传统渔业在生态阈值内延续,渔网起落间,是对 “取之有节、用之有度” 生态哲学的坚守。这份坚守,让湖畔生活既有烟火人间的温度,又筑牢生态安全的底线,诠释着绿色发展理念下,人文传承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人文动能 。
从普者黑的田园牧歌到高山杜鹃的生命礼赞,云南的生态画卷,是自然馈赠与人类守护的共同结晶。这些镜头捕捉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生态发展的时代哲思 —— 生态保护不是简单的环境守护,而是以生态为基石,构建文明传承、发展永续的宏大体系。
线上邮箱投稿
投稿邮箱为:LJYNDJP2025@vivo.com(英文字母为【旅居云南大家拍】的缩写)。主办单位保证不公开或泄露投稿个人非公开信息。
1.每位摄影师每个单元最多可提交10幅作品。同一作者,可任选一个单元投稿,也可分别投多个单元,但同一作品不可兼投两个或多个单元。
2.投稿时必须填写完整作品标题、作品描述、拍摄机型、作者姓名等,否则无法上传作品,凡因提交的个人信息不全面而影响联络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展资格。
3.投稿作品仅接受在手机内进行后期处理(包括手机内的第三方软件)。
文旅头条通讯员 魏榕、谭雅文(实习生)/文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vivo/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