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关于《走月亮》

.

四年级的同学们,最近在学课文《走月亮》……这篇课文让同学们感受到美丽的月色和亲情的温暖。

(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文《走月亮》)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吴然老师。同学们在三年级学过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也是吴然老师的作品。

今天,我们也分享给大家一篇吴然老师的创作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作家的童年回忆……

关于《走月亮》

吴然

童年是许多作家创作的财富。我给少年儿童朋友写的散文,往往就有我童年的影子。《走月亮》(原刊载1985年第10期《儿童文学》杂志)这篇散文也一样。

我的老家在滇东北的宣威,一个乌蒙大山中的小村子。那时候,老家贫寒,乌蒙山的月亮很瘦,亮蓝亮蓝的,带着霜冻落在脸上,身子骨都会打颤。

我们家原是一大家庭,祖父祖母在上,还有叔伯婶婶。后来分家了。我父亲很早就在外面打工讨生活。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住在一间关过猪牛的厢房里。潮湿、仄小,土墙和门枋上,有干草和灰穗,还有永远的猪牛和粪草的气息。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守着这间厢房,守着一个不曾使冬夜温暖的火塘,度过了多少没有盐巴吃的日子!母亲总是很晚才从地里回来。我永远记得我和妹妹站在高埂子上等待母亲的情景:山梁的垭口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的边缘被山月镀了一道清白的亮边,那就是母亲。母亲背着一背刺柴,顶着山月从山梁上下来了。我拉紧妹妹的手,怕她呼叫奔跑时跌跤……

后来我生病了。在一个建筑工地当会计的父亲,把我接到昆明,住在大观河旁边的集体宿舍里。我一边治病,一边在大观小学读书。大观河连接着滇池,悠悠水波,流淌着融入月色弥漫的滇池,染在我想念妈妈的梦里。

一年以后,我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又到了大理。在苍山洱海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我在州府所在地下关读小学、中学的时候,班上就有许多白族同学。一到星期天,和我要好的白族同学,就会约我到他们洱海边的村子里玩。记得那些年,学校还经常组织“学农”,农忙时节,就下乡“支农”。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就在大青树下,或是院坝、晒场玩耍,追逐打闹。有一首那时用白族话唱的儿歌《唱月》,我现在还会用白族腔哼几句——

白月亮,白姐姐,

你在天上游,

云彩追着你。

我在地上走,

妈妈牵着我……

许多年以后,我偶翻一本闲书《浮生六记》,读到“中秋日”一段,有这样的记载:“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文见《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1版第8页)我的目光惊喜地停留在了“走月亮”三个字上。这三个字无疑唤起了我极大的响亮的美感。儿时和母亲踏月夜归的种种情景,以及少时和同学在洱海边的白族村寨“唱月”“跳月”“玩月亮”的童年记忆,纷纷涌到眼前。于是我在一种美感享受和浮想联翩中,一气呵成了这篇作品——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呵,我和阿妈走月亮!

整篇作品就像浸润着月光,在一种母爱与亲情的往返回旋的温馨弹唱中展开,最终完成了《走月亮》的写作。

可以说,偶读《浮生六记》,是我写作《走月亮》的契机。假如没有“走月亮”这三字的触动,我恐怕一时难以找到写这样一篇散文的角度和心境,当然也就不会有现在这篇《走月亮》了。

我们知道,《浮生六记》所记的“走月亮”,是以前江浙一带的一种风俗即“吴俗”,指年轻妇女们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结队而游”,以祈求美好的生活。而我写这篇《走月亮》,只是“借用”了“走月亮”三个字,并把地点放在苍山脚下洱海边,来歌唱母爱深情,以及和母亲“走月亮”的温暖与快乐,并非描写一种民俗风情。

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为不同年龄段孩子们写的作品。虽然童年的经历给作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是作家并非全靠童年记忆写作,而只是把童年找回来细细端详,重新回味,重新想象,从而唤起自己的童心。这样的童年多少已经“艺术化”了,既遥远又现实,时间概念完全模糊了,如我散文里的童年,仅仅是我“童年的影子”了。事实上,记忆也只有融入现实,与当下相结合,才能既保持记忆的新鲜与活力,又丰富了记忆,从而获得现实的召唤与美感,使遥远的记忆变得亲切如同现实的存在。因此,尽管我常用第一人称来写作,但作品中的“我”,也许是一个布朗族小男孩,也许是一个白族小姑娘,如《走月亮》中的“我”。这个小姑娘不仅生活在“苍山”“洱海”间,而且用了“阿妈”这样的不同于我的老家宣威对妈妈的昵称。

末了,我还想说,阅读“要吃杂粮”。人是杂食动物,偏食或吃得太单一,对健康都不利。阅读也一样,要杂要广,在杂与广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如前所说,如果我没有“偶翻”《浮生六记》,看到“走月亮”这三个字,也许我就写不出现在这篇《走月亮》了。

2019年3月31日于昆明大观河畔

(本文原载《小学语文》2019年第7.8期合刊)

我们出版的书里,也有一本叫《走月亮》。同学们学过课文以后,如果想多读几篇吴然老师的文章的话,选这本书就很合适了。


(《走月亮》精美内页展示)

书中收录了吴然老师的多篇散文,如《珍珠泉》《孔雀舞》《表哥家的燕子》《泼水节》《抢春水》等,这些散文短小精悍,句句精彩、字字珠玑,主题包括乡间习俗、自然景物、生活小事等,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非常适合四年级同学们拓展阅读。期待同学们翻开这本《走月亮》,感受吴然老师笔下的风情、乡情和亲情。

来源 人教童书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李舒琪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