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2025年度媒体及网络大V走进省属企业第三期活动走进云南白药。第三期活动以“国资国企赋能云南高质量发展——云聚新动能科创启新章”为主题,30余名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深度探访云南白药核心板块,全景式展现这家百年药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中的实践成果。

烽火岁月磨砺 成就百年传奇
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们首站来到云南白药博物馆,了解百年白药创制发展历程。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集品牌、产品和公司名称于一身,是业内公认的中华老字号最具创新力的代表。博物馆内设有“创制白药”“伤科圣药”“白药新生”“企业再造”四大主馆,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指示保护、1971年建厂量产、1993年上市等关键节点,向大家讲述:云南白药为何而生,如何成长,向何而去。

20世纪30年代,由曲焕章亲手精心配制的百宝丹真品,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抗战烽火燃起之际,曲焕章毅然捐赠3万瓶百宝丹,助力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记者和大V们被曲焕章和百宝丹的故事深深吸引,从老字号的厚重历史里感受百年企业的家国情怀。在列强侵略、军阀混战、匪盗横行,民间出现很多帮助百姓解除病痛的医士的时代背景下,创始人曲焕章先生对医药研究极致探索,于1902年创制了具有止血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白药,后命名为百宝丹,俗称“云南白药”。
新中国成立后,经营不善的曲焕章大药房迎来新生,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发掘、保护白药”,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1971年云南白药厂成立,并在建厂后得以飞速发展;1993年云南白药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云南白药完成了第一个百亿目标;2024年,云南白药营收已突破400亿元。如今,云南白药从传统制药企业走向大健康产业,形成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省医药的四大业务主体布局。

牙膏智慧工厂 打造行业标杆
随后,参访团一行走进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仿佛从传统药企的历史画卷“一键切换”到现代化企业的“智慧大脑”。牙膏智慧工厂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现代物流为一体,为记者和大V们带来一场全球一流制造水平的视觉盛宴。
云南白药牙膏诞生于2004年,在2022年已经创下60多亿元的销售额,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市场第一,而需求量的强劲增长对公司的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抓住国家强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公司打造了云南白药健康产业园智慧工厂项目,产线年产4.5亿支,年产值可达60亿元。牙膏智慧工厂采用世界先进的物料输送、制膏、灌装等生产设备,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起企业生产、配送、销售信息化一体平台,构建6大核心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与现场设备的无缝对接,真正使生产设备自动化。

进入牙膏立体仓库,壮观的场景让记者和大V们全程放不下拍摄设备。这里设有1.5万个托盘货位,6台码垛机器人以4000件/小时速度将下线产品码垛入库,自动化立体仓库货品存储量可达50多万件,储能是相同建筑面积传统仓库的三倍。牙膏智慧工厂的生产管理,都在中央集中控制室内指尖上完成,而管理平台的运用,使得牙膏智慧工厂真正实现了“智慧”生产:生产效率成倍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改善、可实现双向质量追溯、实现精益生产、透明化生产,生产执行能力大大提高。
智慧工厂深度融合工业理念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贯穿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树立了民族品牌口腔行业标杆工厂。建厂4年以来,已共计生产了15亿支牙膏,相当于为每个国人提供一支高品质牙膏。

从“单项冠军”到“产品矩阵”
云南白药气雾剂和云南白药膏的镇痛活血功效享誉中外。在药品气雾剂及膏贴生产线,记者和大V们见证了现代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场景:每分钟生产120盒气雾剂,独创“S”型切口和针刺打孔技术使每一片膏药上都有1600余个微孔,透气性、粘性、伸缩性好,药效更容易被吸收……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云南白药创新研究的步履不停,“制必用心,造必精良”是公司恪守的生产理念。
为全面提升云南白药的产品创新能力,公司将前沿数字化科技引入研发,打造云南白药创新型、科技型研发新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研发创新模式,培育新兴创新业务板块。目前,公司产品达36个品类390个品种,单品销售过亿的产品有12个,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散剂+胶囊)、牙膏等4个品类在中国细分领域排名稳居第一。
做强“研发大脑” 撬动资源经济
在云南白药的最后一站,记者和大V们来到昆明研发中心。昆明研发中心是云南白药打造的医药研发创新支柱,该平台以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为主要科研平台,设置了天然药物资源研究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部以及健康品产品创新中心以及药理研究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部等核心部门,汇聚顶尖科研人才,致力于新药研发与技术创新,可有效推动云南白药研发能力持续升级。

一路行来,记者和大V们参观采访了分类鉴定与数据信息室、天然药物资源种质研究室、种子种苗检验室、天然药物资源与鉴定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日常分类鉴定工作中所用的百余本工具书均陈列在实验室里;公司已采集、鉴定腊叶标本1万余种、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16万张;珍贵的药用植物浸制标本也在展示柜中得窥真容。昆明中心大楼的每一处角落,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心血与智慧,见证着云南省的丰富药物资源怎样得到开发并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
通过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宣传,此次活动将展现云南白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的品牌形象,更将借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IP,以“科技赋能、生态为基、人文为魂”为核心,生动展现云南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为推动百年白药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郭明鉴 文
云南白药集团供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