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丽江古城青石板路的尽头,在玉龙雪山融雪汇成的溪流旁,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白族老宅的照壁上,纳西族阿妈的披肩刺绣里,甚至游客手中的东巴纸笔记本上,跳跃着一种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绘画——线条粗犷如山野狂风,色彩浓烈似高原烈日,构图奇幻若星辰大海。这便是纳西族东巴画,一种将神话、宗教、自然与人伦熔铸于笔端的千年非遗,一部用色彩书写的“活着的史诗”。

东巴画源于纳西族东巴教的宗教仪式,是东巴(智者)在经书、法器、壁画、卷轴画中记录神灵世界、宇宙观与人生哲学的视觉语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与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相伴相生。

东巴画师以竹笔、松烟墨、矿物颜料为工具,在手工东巴纸上绘制神鬼、祖先、自然神、动物图腾等形象,每一笔都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山是神灵的脊梁,水是生命的血脉,树是沟通人神的桥梁。这种“以画代文”的传统,使东巴画成为研究纳西族历史、宗教、艺术的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2003年,东巴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东巴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原始而纯粹”的视觉语言。色彩上,以红、黄、蓝、绿、黑五色为主调,红色象征火焰与生命,黄色代表土地与丰收,蓝色寓意天空与永恒,绿色象征山林与希望,黑色则隐喻神秘与力量。这些颜色均取自天然矿物、植物染料,历经岁月仍鲜艳如新。

如今,在丽江古城的“东巴纸坊”,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东巴画绘制,从调颜料、握竹笔到勾画神灵,感受千年非遗的温度;在玉水寨的东巴壁画长廊,500米长的岩壁上,东巴画师们用传统技法绘制了《创世纪》《神路图》等巨幅壁画,成为“移动的东巴经”。

东巴画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要敬畏自然、尊重传统、守护初心。当游客在丽江古城买下一幅东巴画,带回家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东巴经所载:“画中有神,神中有画;画中有生,生中有画。”


站在玉龙雪山脚下,望着古城中飘扬的东巴画旗,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东巴画师在吟唱:“画一笔,是山;画一笔,是水;画一笔,是神;画一笔,是人。画不尽的,是纳西族对天地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这,就是丽江东巴画的魅力——它用色彩连接过去与未来,用线条沟通神灵与人间,用非遗守护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邢梦芸 文
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文化云南云 杨正元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