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边疆做贡献丨记蒙自市中医医院李琼二十余年的坚守与传承

在云南边陲蒙自,有一位用中医智慧守护群众健康的“守艺人”。从爷爷的煤油灯下“妙手回春”的童年记忆,到扎根基层七年的风雨兼程;从不断突破的学术进修,到推动边疆中医传承创新的深耕不辍……她用二十余载光阴,将“仁心仁术”写进边疆群众的健康档案里,用行动诠释着“我为边疆做贡献”的拳拳初心。她,就是蒙自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李琼。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精彩故事。

扎根边疆:赤子之心点亮杏林之光

李琼的医学之路始于祖父手中那盏煤油灯下的中医传承。从小目睹爷爷用草药为乡亲祛病解痛,尤其是为贫病交加的群众免费施治的仁心,让她立下“以医济世”的誓言。2004年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她放弃城市机遇,主动加入了援助基层医疗的队伍,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缺医少药的乡村,她将针灸、草药等“简、便、廉、验”的中医疗法带到大山深处,七年间足迹遍布山乡,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2012年,李琼调入蒙自市中医医院,将基层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服务边疆的更深层动力。面对老年病科复杂病例多的挑战,她以“中医为本、西医为用”的理念,带领团队攻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顽固性心衰等急危重症,使科室成为边疆老年病防治的坚实堡垒。她常说:“边疆群众需要我,这里就是我的战场。”

精研医术:仁心仁术护佑生命健康

医术是临床最锋利的武器。李琼深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道,除了自己勤学苦练外,还曾赴上海、广东等地进修深造,虚心向名医大家求教,最终以扎实功底获评副主任医师。凭借出色的医疗贡献和良好的行业声誉,她也先后荣获“蒙自市巾帼标兵”“蒙自名医”等荣誉称号,2024年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项目”。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带领科室坚定走中医特色发展之路。以经典理论为纲,将经方智慧与针灸、膏摩等传统疗法深度融合,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构建起老年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矩阵”。诊疗范围覆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顽固性心衰等急危重症,以及肿瘤、不明原因发热、顽固性失眠等疑难病例。她坚持“理法方药回归经典,疗效锚定临床目标”,善用名老中医经验,更敢于突破常规,灵活运用“毒性”中药直击病所,疗效屡获突破。在她的推动下,科室中医特色氛围愈发浓厚,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传承创新:守正出新筑牢边疆中医根基

李琼医生以淡泊名利、潜心医术的人格魅力,成为基层中医“德术并重”的行业标杆。她始终致力于传承中医精髓,将二十余载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诊疗体系,通过手把手带教、学术讲座、医案整理等多种途径,系统地将中医阴阳理论、辨证论治和整体思维等核心思想传授给后辈。她积极推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传统疗法的规范化应用,并创新融合现代理念,发展出火龙罐、升阳灸、中药膏摩等特色外治法,实现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她高度重视青年中医培养,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工作站,已培养9名青年中医,倡导“以德为先”,以身作则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仁心仁术”的职业价值观。在坚持中医主体思维的基础上,她融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新模式,并对民间偏方加以整理与临床验证,不断丰富学术资源,提升诊疗水平。

从“赤脚医生”的孙女到基层名老中医,李琼用时光与坚守书写了一名边疆医者的担当。她以仁心为灯、以医术为犁,在红河州的土地上播撒中医种子,让千年岐黄之术在祖国边陲生根绽放,为边疆百姓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

文旅头条通讯员 康斌 文

图 蒙自市总工会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