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 | 请你喝杯地道云南茶你要来的噶~

2022年,“中国茶”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愈发闪耀。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普洱茶的高度认可,更是云南茶文化的高光时刻。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千山千味,万叶万韵

每一种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不妨走进云南

喝杯地道云南茶

让茶香浸润心灵

领略不一样的茶韵风情

临沧昔归茶

昔归茶产自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其750米的海拔与景迈山、布朗山的高海拔形成反差,打破 “高山云雾出好茶” 的固有认知。这里 21℃年平均气温、1600-2300 毫米年平均降水,加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再结合茶种演化与加工技艺,造就其独树一帜的风味。


昔归茶以“香浓郁、汤清甘、味厚重、喉生津”闻名,汤色淡黄清亮,三泡后回甘更显;四至六泡香气如兰,带冰糖香且水质黏稠;七泡后汤色几无变化,回味悠长;十泡后汤色渐淡、甜味稍减,仍存冰糖香,凡品过者无不颔首称赞。2015 年,昔归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凤庆滇红茶

滇红,顾名思义是“云南红茶”。1939年,冯绍裘先生在临沧凤庆县以“大叶种”为原料成功试制工夫红茶,开启了云南红茶的崭新篇章。

与其他红茶不同,滇红以凤庆大叶种茶为原料,其色更艳、香更浓、味更醇,分别有“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滇红特形茶”。滇红工夫茶较为常见,适宜冲泡清饮。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色泽乌润,苗峰秀丽,金毫显露,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等特点,素有“云南工夫茶,色香味俱佳,做工极精细,声誉遍天涯”的美誉。2014 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2022 年,其作为子项目参与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随该项目列入人类非遗,让凤庆滇红声名远播。

双江冰岛茶

勐库大雪山下的冰岛老寨,村民与五百年古茶树群相守相生。这里背靠雪山、坐拥冰岛湖,生物多样,云雾常绕,充足光照与均衡营养,造就冰岛茶馥郁香气、醇厚滋味与金黄透亮茶汤,更赋予其独一无二的 “冰糖甜韵”。

冰岛茶叶肥壮显毫,入口鲜爽甘甜,甜味直抵味蕾,还携一丝清凉感。咽下后,喉部清凉蔓延,生津持续,唇齿留香,形成 “舌鸣泉涌” 的奇妙体验,让人恍入宁静茶园。近年,冰岛茶凭 “冰糖韵”“冰凉感”“馥郁香” 的独特口感,及勐库大叶种茶的深厚茶文化,征服了国内外无数普洱茶爱好者。

德宏德昂酸茶

在德宏,德昂酸茶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发酵茶,工艺与风味皆独特,让爱者倾心、未尝者向往。李时珍《本草纲目》这样形容酸茶口感:“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

德昂酸茶的制作,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经过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等工序后,将茶叶放入竹筒或陶罐中密封,一段时间自然发酵后,茶叶产生独特的酸味,香气醇厚。德昂酸茶分湿茶和干茶两种,湿茶为食用,美味可口。干茶则用来饮用,汤色金黄透亮,十分诱人。嗅之微酸,喝之轻柔爽口,既有熟茶的柔和,又不失绿茶的清新,回味甘甜,余韵悠长。酸茶可饮可嚼,能解渴助消化,是德昂族生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文化与历史,2021 年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丹 供图)

普洱老帕卡茶

帕卡茶源于普洱江城县,“帕卡” 在哈尼语中意为 “老叶子”。当地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素有煨茶习惯。过去,茶农将春夏嫩茶制成普洱或绿茶出售,不舍自饮,便用秋后老叶制成帕卡茶,代代传承。

帕卡茶口感醇厚,香气沉稳,虽没有嫩芽制成的茶叶那般鲜爽,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帕卡茶是高温茶,煮着喝比泡着喝更有味道。拢上一塘火,煨上一罐帕卡茶,小火加温后慢慢煮泡,茶汤的香味随即释放出来,汤色金黄透彻、香味纯正清冽。与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塘边,掰一块“腊帕卡”,放入泥土烧的陶罐中慢慢煨煮,伴着茶叶的清香慢慢飘散,聊聊家常、讲讲趣事,便能捕捉到记忆中真实而温暖的味道。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白族的待客礼仪,以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征流传至今,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道茶分别为“苦茶”“甜茶”“回味茶”。第一道苦茶,茶汤色如琥珀,初尝之下,只觉苦涩在舌尖蔓延,寓意吃苦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业必先吃苦;第二道甜茶,在苦茶的基础上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配料,茶汤香甜可口,象征苦尽甘来的甜蜜;第三道回味茶,在茶水中加入‌蜂蜜、‌花椒、‌生姜、红糖等原料,茶味甜中带辣,回味无穷,引出对生活的无尽思考。

(图源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品三道茶恰似品人生,它既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白族的热情好客,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给每位到访游客留下难忘体验。

(田维星 李美溶 供图)

下关沱茶

如果说,世界上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那么,大理就是众人口中沱茶的甘美。“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沱茶与大理的紧密相连,恰如源自心灵的那抹茶香。

下关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础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等多个环节、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冲泡后茶叶舒展,汤色橙黄明亮,其香气馥郁,口感醇厚,具有良好的耐泡性和陈化潜力。因沱而兴,因沱而盛。下关沱茶,在中国普洱茶风云跌宕的江湖中,在西南茶马古道悲欢起伏的传说里,它以历经百年的身影,默默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

南华罐罐茶

在南华彝家小城,每户人家都有一把粗茶,一只土陶罐、一个旧火盆。而这一杯罐罐茶将彝人生活的喜怒哀乐融入罐中,在炭火里熬煮,然后细细品味。

煨制罐罐茶时就讲究一个“烤”字,烤茶时用文火边烤边抖,抖动频次越快越好,百次之后,将烧好的开水冲入茶罐时便能听见隆隆的响声,伴着喷涌而出的蒸汽,像是下雨之时打了个响雷,故其又称“雷鸣茶”。

与其它茶不同,罐罐茶并不够细致、精雅,却能够随意而浅散地承载生活在这方土地上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第一道茶,味酽苦涩,不习惯喝的人难于下咽,但浓浓的茶汤却让人提神醒脑;第二三道茶,清香苦凉,口感最好;待四五道之后,就要像煨药一样地煨,苦而回甘。

基诺族凉拌茶

若说品茶是尝鲜,那基诺族的凉拌茶,便让人们尝到了茶的 “野”。作为基诺族古老的吃茶方式,凉拌茶有个特别的名字 ——“腊攸”,更也是基诺族最具特色的茶文化遗产之一。

(来源 景洪发布)

制作这道 “腊攸” 并不复杂,先将鲜嫩茶叶与大蒜、野八角、辣椒、食盐、柠檬叶、香叶等佐料香料一同舂碎,待食材交融出香气,再加入清水拌匀,一份充满基诺风情的凉拌茶便成了。入口时,凉拌茶先是清爽袭来,紧接着,独特的酸味与辣味在舌尖迸发,茶叶的清香又悄然萦绕其间。对爱尝鲜的茶客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充满刺激的舌尖奇遇。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供图 杨佳杰 摄)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来源 今日临沧、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普洱市文化馆、景洪发布等 供图
责编 张楠校对 刘榕杉审核 于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