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9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据介绍,“十四五”时期,云南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主要成效集中体现在 “五个新” 方面。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规,累计完成180余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逐一修订9个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条例,制定入湖河道保护条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等,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纳入全省综合考评,形成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4年都超过98%,稳居全国前五(其中,2022年、2024年居全国第一)。细颗粒物浓度居全国前七;昆明市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73%,在全国省会城市和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十四五”时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公众对我省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今年1—8月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件较2020年同期下降36.13%,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生态保护修复水平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构建“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完成11.3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和西双版纳、昆明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建成国际重要湿地5个、国家重要湿地3个,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四。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新标杆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闻名于世。85%以上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配合生态环境部成功举办COP15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收获了“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重大成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称赞大会非常成功,中国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领导者,云南、昆明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一个标杆。

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云南省初步形成“五区四带三屏两带六廊多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系统构建“1+5+16+N”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十四五”以来,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1.5亿千瓦、居全国第一。绿色铝、硅光伏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累计建成10个绿色低碳产业园区。茶叶、鲜切花、中药材、核桃、咖啡、烤烟、天然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居全国第一,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数居全国第二。“旅居云南”成为一种新时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

主办方 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