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9日,以“云南歌舞乐,非遗大观园”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昆明成功举办。本次展演采用“专业展演+惠民演出”模式,集中展示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
楚雄州代表队实力登场,这支队伍阵容颇具特色。参加的演职人员共138人,年龄跨度极大,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仅7岁,如此广泛的年龄覆盖,充分体现出楚雄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与代际延续,尽显传承活力。代表队携5个精心编排的国家级、省级非遗节目登台,以独具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歌舞乐作品,在全省舞台上生动展现了楚雄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作为新时代云南非遗活力与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展示平台,本届展演汇聚全省16个州(市)1200余名演职人员,共呈现74个非遗节目。楚雄州立足本地民族文化沃土,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精心打磨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歌舞乐作品,为全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楚雄力量。
此次楚雄州选送的《昙华咕遮调》《牛灯舞》《茶香遇》《姚安小邑拉花》《想你的时候》5个节目,均以传统非遗项目、民族乡土文化为根基,涵盖歌、舞、乐三大艺术门类。其中,《牛灯舞》这一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它由40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组成表演团队。孩子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舞姿,将这一古老传统舞蹈的灵动与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老非遗在童真活力中焕新,真正实现了“薪火相传”,也让观众看到非遗传承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扎实落地。《昙华咕遮调》的呈现同样充满故事感与传承温度。该节目由省级非遗项目“插花节”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德荣领衔,演出团队堪称“非遗传承家族与乡邻联盟”——不仅有他的爱人、兄弟姐妹,还有儿子孙子,更有村里的年轻人共同参与。演奏者们默契配合,用悠扬的乐声与动人的歌声,将梅葛、彝剧的独特韵味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其余节目也各具亮点,它们通过创新艺术表达,再现楚雄人民生产生活场景、节庆民俗风情与质朴情感,将地域文化元素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带领观众走进楚雄非遗“大观园”,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鲜活生命力。梅葛、花灯戏、彝族民歌、阿苏者跳歌调、牛灯舞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在专业舞台上精彩呈现,传统技艺在精心编排下焕发生机,让更多观众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
节目介绍
传统器乐类:《昙华咕遮调》
作为植根楚雄彝族文化的音乐作品,《昙华咕遮调》以古老自制器乐为核心,生动勾勒彝山生活图景,既是文化溯源与重构的载体,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声音仪式。节目由省级非遗项目“插花节”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德荣领衔,其家人、村民共同参与,演奏乐器包括张德荣自制的龙头四弦胡、双管哔噜,以及笛子、唢呐、小闷笛等,尽显彝族器乐文化的原生态魅力。
传统舞蹈类:《牛灯舞》
《牛灯舞》流传于楚雄州禄丰市广通镇甸尾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汉彝文化交融的结晶,更是南京移民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碰撞的成果,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舞蹈以“牛”和“灯”为核心道具,生动还原老汉耕田、妇女插秧等田间劳作场景,搭配灵活多变的唱词,融入“属古人”“绣香带”“凤阳花鼓”等特色调门,既传递着群众对勤劳致富、丰收的追求,也寄托着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传统舞蹈类:《姚安小邑拉花》
“姚安小邑拉花”因源自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得名,是姚安花灯中流传至今较为完整的歌舞节目,曾有“唱到东南海、舞到东南亚”的辉煌历史。舞蹈包含“老牛擦背”“大穿花”“喜鹊登枝”“苍蝇搓腿”等圆场动作,以及“崴步”“丁字步”“交叉崴步”“提步”“大四方步”“小四方步”等特色步伐,身段设计则有“老鹰晒翅”“海底捞月”“小鱼抢水”“狮子摇铃”“独立枝头”等经典造型,形成姚安花灯独树一帜的风格。如今,该舞蹈在姚安民间口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符号,对推动姚安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舞蹈类:《茶香遇》
《茶香遇》以省级非遗项目“阿苏者跳歌调”为创作基础,聚焦茶马古道文化,讲述楚雄州南华县兔街镇马帮少年与山谷采茶女孩的故事:少年肩负运茶使命,女孩承担采茶、制茶任务,两人从不同方向出发,在一次次相逢中相知相爱,象征茶马古道上不同族群的交融共生。舞蹈既展现了马帮少年克服恐惧完成运茶使命、采茶女孩坚守岗位制茶的奋斗场景,也传递出茶马古道上的温情与文化传承的厚重,实现传统非遗与现代叙事的创新结合。
传统声乐类:《想你的时候》
《想你的时候》取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定彝族民歌”中的民间情歌。武定是彝族情歌的发源地,情歌传唱历史超千年,是彝族青年男女交流情感的“桥”与“路”,口口相传间记录着祖辈的情感历程与生活变迁。歌曲旋律优美、音域宽广,节奏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欢快灵动,既保留彝族民歌的独特风格与地域特色,又以“想你”为情感核心,表达了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尽显武定彝族民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的艺术感染力。据悉,武定彝族民歌内容丰富,除情歌外,还包含山歌、酒歌等类别,集中展现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银娟 文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云南卫视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杨燕婷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