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年人的幸福感“升级”?10月28日,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楚雄州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用一场名为“爱在敬老·情暖夕阳”的活动,交出了一份充满温情的答卷。

文化为桥,在代际融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在温馨的互动中拉开帷幕。彝人古镇社区老年大学中医保健班的学员们化身“银发讲师”,带领大家练习养生操,传递传统健康智慧。而“老物件故事分享会”及“红色文化知识抢答”,更是将个人记忆、家国历史与奋斗精神融为一体,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这卡片是我孙子做的,你看,画的是我们俩牵着手呢!”78岁的张大爷拿着幼儿园小朋友送来的重阳贺卡,笑得合不拢嘴。这张稚气未脱的卡片,成为了连接“一老一小”最温暖的纽带。这种“老带小、小敬老”的良性循环,不仅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于心。现场,来自不同民族的居民围坐交流,在共同的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中,描绘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

服务为媒,在便民利民中深化“熟人社区”内涵
本次活动也是彝人古镇社区扎实推进“创建熟人社区”工作的生动举措。公益服务区人气十足,楚雄州中医院神经内科的义诊台前,医生们耐心解答健康咨询;几步之遥,家政协会志愿者的理发推剪上下翻飞,为老人们理出精神焕发的新发型。
“师傅手艺好,服务也周到。我们年纪大了出门不便,社区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是太贴心了!”刚理完发的李奶奶由衷赞叹。此外,社区工作人员还携慰问品入户,将关怀精准送至困难老人家中。通过这些高频次、接地气的互动与服务,打破了邻里隔阂,构建了守望相助的亲密邻里关系。

融合为果,在开放包容中构建社区共同体
活动的温暖,同样精准覆盖了“社区新家人”。社区创新性地邀请了18位来楚雄旅居的老人共同参与,与本地居民一同玩趣味套圈、拍照打卡、闲话家常,在交往交流中迅速融为一家人。
“没想到在外地过节也能这么热闹,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感觉一点也不孤单。”从北京来的王阿姨感慨,彝人古镇社区让她感受到了“此乡是故乡”的归属感。这种主动地接纳与融合,正是社区治理追求的理想图景。社区托管中心的同步开放,则为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提供了有益的“社区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友好型社区。”彝人古镇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昌国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敬老服务,更是一次社区凝聚力的淬炼。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有效激活社会资源,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小社区’里做好提升民生福祉的‘大文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武爱群、余昌国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