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技之光·名师名匠】钱思佳:匠心育桃李 非遗谱新篇

编者按

楚雄技师学院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从2025年2月起,陆续推出“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教师系列宣传报道”,集中展示在教学、科研、技能传承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教师风采。他们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更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讲述他们的技能成才故事、教育教学经验、竞赛竞技风采,激励广大师生投身职业教育事业,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为学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云南楚雄这片浸润着民族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钱思佳深耕艺术教育与非遗传承一线二十余载。作为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 亚威国际电影学院)副院长、书画艺术专业带头人,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执着的文化担当,在教学、创作、传承三大领域并行深耕,成为楚雄地区艺术教育与非遗保护领域的中坚力量。

深耕教育一线 搭建成长阶梯

钱思佳的教育生涯始于2004年,从基础教育到楚雄技师学院,再到如今的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她始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教学中,她不仅传授书画、设计、刺绣等专业技法,更注重文化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育,其教学成果在各级赛事中屡获殊荣。曾斩获云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与现场教学课堂比赛双料一等奖第一名,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赛获二等奖,辅导学生作品及个人教学研究成果多次获评省级一等奖。

2018年投身职业教育后,她扛起多项重任,在担任学院美术馆馆长期间,成功策划国际、省、州、校级展览17个,搭建起多元艺术交流平台;作为书画艺术专业负责人,牵头完成专业申报与高职评估,推动实现书画艺术专科与楚雄师范学院美术学本科3+2高本贯通培养,为学生深造打通上升通道。

活化彝绣传承 赋能文化产业

作为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钱思佳将彝绣传承与创新作为重要使命。她多次受聘担任省、州级手工刺绣(彝绣)技能大赛裁判长,涵盖楚雄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刺绣工技能竞赛等重要赛事,同时指导多地县级刺绣比赛,助力技艺交流提升。

在标准化建设与人才培育方面,她参与《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制作》专项能力鉴定标准制定,累计培训考评绣娘470余名,推动彝绣技艺规范化发展。作为楚雄州首届彝绣文创设计大赛评委组长,她积极推动彝绣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其个人创作的彝绣文创作品获“妈祖”杯全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绿孔雀文创丝巾》获评云南省文创设计大赛铜奖,以实践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聚焦教科研创 实现多元突破

钱思佳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构建起非遗美育、文创开发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体系。近年先后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楚雄彝绣图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校级课题《职业教育助力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副组长参与民进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高职非遗美育成果促进地方文创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科研赋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在艺术创作领域,她的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绘画作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入选云南省巡展并被省文化馆收藏,多幅作品发表于《金沙江文艺》,连续四年在楚雄州职业风采展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云南省开明画院理事,她以多元身份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多次承担州级美术类及职教风采展示活动,推动校园文化与地方艺术深度融合。

如今,入选楚雄州2025年“兴楚英才”“兴楚文体人才”培养对象的钱思佳,仍坚守在教育与传承一线。她用“以书画承千年文脉,以绣线缀非遗星河,以设计架传统与生活的桥”的初心,既当传道授业的良师,又做文化传承的匠人,在职业教育与非遗保护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着匠心育人、文化兴邦的动人篇章。

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艺术的真谛,从不是孤守一方宣纸或绣绷,而是让传承与创造共生。愿你在成长中学会:以扎实技法为基,以独特创想为翼,愿你终能让书画的气韵、刺绣的灵秀,在设计里绽放独属于你的光彩,让传统艺术在你手中,既有根脉的厚重,又有新生的鲜活。这便是我对你的期许,不只成为会创作的匠人,更成为能让艺术“活”起来、“火”起来的薪火传薪人,让每一件创作作品都承载文化的重量,也闪耀你独有的艺术锋芒。

来源  云南楚雄技师学院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元